在通常情况下,脚气的症状消除后,真菌仍然会存活在皮肤鳞屑或鞋袜中,当遇到潮湿温暖的环境,真菌又会大量繁殖,导致脚气复发。还有一部分人不注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就算脚气已被治愈,一旦长时间穿不透气的鞋袜,使用他人的脚盆、拖鞋、毛巾,或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和地毯上赤脚行走等,也很容易再次感染而导致脚气复发。因此,反复发作成为脚气的一大特色。
2008-12-09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能轻视手足癣,它会导致更严重和更顽固的病症,应当积极治疗。目前治疗手足癣的药物很多,大的方面可分为外用药物和口服全身用药两大类。口服治疗往往仅用于皮损范围大、顽固、外用药难以奏效的病例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008-12-08秋季皮肤瘙痒症可分为全身性皮肤瘙痒和局限性皮肤瘙痒症,前者常见原因为内分泌失调和冬季瘙痒、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精神性因素、过度清洁皮肤也会导致瘙痒。后者多局限在肛门和外阴部。
2008-11-27有的人得了脚气长年不能痊愈,十分苦恼;还有的人得了脚气后,治了几次都不彻底,过了一段时间又发作了,因此丧失了信心,以至于社会活动不能参加,游泳、健身活动更不敢问津!个人形象因此而觉得大打折扣,自信也没了,朋友也疏远了,还要整天怕传染给家人。生活简直暗淡无味!
2008-11-26手足癣是发生于掌、跖与指、趾间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手癣中医称之为“鹅掌风”,足癣中医又称“脚湿气”。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循经上行于手则发于癣,下注于足则发足癣,或由湿热生虫,或疫行相染所致。
2008-11-24患部皮肤干燥、脱屑,角化过度,以致明显增厚,冬季易皲裂。患部出现群集或散在的深在水疤,不易穿破,痒感明显。水疤出现数日后自然吸收,表面脱屑。此起彼伏,反复发作。
2008-11-23手癣是指手掌部的皮肤癣菌感染,表现为水庖、角化和鳞屑性斑片。临床上以角化增厚、掌纹加深、如鹅掌状者多见,故民间误称之为“鹅掌风”,将其与掌部慢性湿疹混淆。
2008-11-22足癣,南方民间俗称“香港脚”,北方称为“脚气”。由于足癣会造成足部痒、起水疱、脱屑、厚皮,严重时糜烂流水,甚至感染引起丹毒、蜂窝组织炎或湿疹化,故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患者纷纷到药店购药或去医院治疗。
2008-11-21避免可乐饮料、谷类、加工食品、糖等食物。应摄取大量的生鲜蔬果、鱼及鸡肉(不含皮)。勿食油炸、油腻食物。
2008-11-20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穿他人的鞋袜,不用他人的毛巾、浴巾、不与他人共用面盆、脚盆。经常清洗手脚,保持手足清洁和合适的湿度。避免用手搔抓患部。
2008-11-19人们常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面,看其手便知其脸。对于脚来说,许多人却往往忽视。其实,手足情深,论资排辈,脚应属人的第三脸面。与手不同的是脚多数情况下鞋袜着身,不常抛头露面。由于环境原因,脚癣便容易滋生。
2008-11-18一般来说,患有手癣的人是不准从事餐饮工作的。因为饮食不一定都经过高温消毒,比如凉拌菜,就难免手与菜的直接接触。如果家庭主妇患了手癣,首先应及时医治;若一时未能治好,做饭前应尽量把手洗净,且不用患手癣的手凉拌食品。有条件者可以戴橡胶手套操作,以避免真菌污染食物。
2008-11-17脚气是由靠人体分泌的汗液来生存和繁殖的真菌引起的。人的脚部,尤其是趾间部分,湿气很难散发出来,鞋里面经常是湿漉漉的,这就为真菌的活动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穿运动鞋容易生“脚气”。
生活中,许多人因为分不清什么是脚癣,什么是脚气,因为脚癣也常常被人称为“脚气”,以致“脚气”、“脚癣”两词混合、错用的情况很普遍。而实际上另有一个“脚气病”的病种,也就是说,“脚气病”和“脚气”是两个不同的病种。
脚气一般都因真菌感染所致,这种病菌不仅不易彻底杀灭,而且传染性很强。因此,医生总叮嘱患者不要共用拖鞋、洗脚盆、擦脚巾等,其实,如果不注意鞋柜的卫生,同样会造成脚气反复发作,甚至连累家庭其他成员传染上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