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疖和疖病
  • 如何预防疖肿疼痛

    疖肿是毛囊被细菌感染后形成的较大块的红色肿物。疖肿多发生在人体受压的部位,如颈部领圈处或臀部。疖肿在形成的过程中往往有剧烈的搏动性跳痛,尤其如果疖肿长在前额或下颌等皮肤组织致密、张力较高的部位,会痛得更加厉害。

    2008-12-07
  • 什么是外耳道疖肿

    外耳道疖肿多发生在外耳道外1/3软骨部,因该部位皮肤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易被葡萄球菌感染,以夏秋季节多见。其诱因多为挖耳、游泳、中耳长期流脓等损伤或刺激外耳道皮肤;全身的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长期便秘、内分泌紊乱、贫血等,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均易致本病。

    2008-12-06
  • 外耳道疖肿临床表现与治疗

    外耳道疖肿多发生在外耳道外1/3软骨部,因该部位皮肤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易被葡萄球菌感染,以夏秋季节多见。其诱因多为挖耳、游泳、中耳长期流脓等损伤或刺激外耳道皮肤;全身的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长期便秘、内分泌紊乱、贫血等,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均易致本病。

    2008-12-05
  • 外耳道疖肿日常预防措施

    患病后,如在冬季,可在外耳道口塞以疏松的棉花球,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样则易腐、易排毒而也易于愈合。

    2008-12-04
  • 外耳道疖内外治法

    剧烈耳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耳痛可放散至同侧头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婴幼儿因不知主诉,表现为哭闹不安或抓患耳。按压耳屏或牵拉耳朵时,疼痛明显加重。此点可与急性中耳炎时的耳痛鉴别,后者无耳朵牵拉痛。

    2008-12-03
  • 教你预防疖肿五方法

    疖肿是毛囊被细菌感染后形成的较大块的红色肿物。疖肿多发生在人体受压的部位,如颈部领圈处或臀部。疖肿在形成的过程中往往有剧烈的搏动性跳痛,尤其如果疖肿长在前额或下颌等皮肤组织致密、张力较高的部位,会痛得更加厉害。

    2008-12-02
  • 怎样治疗外耳道疖肿

    外耳道疖肿多发生在外耳道外1/3软骨部,因该部位皮肤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易被葡萄球菌感染,以夏秋季节多见。其诱因多为挖耳、游泳、中耳长期流脓等损伤或刺激外耳道皮肤;全身的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长期便秘、内分泌紊乱、贫血等,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均易致本病。

    2008-12-01
  • 如何防治疖和痈?

    疖好发部位,头面部、颈部、股部及臀部,痈好发于颈项、背部、腰部、臀部及大腿等处,是皮肤及皮下组织常见的化脓性感染。多个相邻的疖融合在一起就成为痈,常发生在皮肤厚而韧的颈背部。成年人多见。

    2008-10-20
  • 秋季:小疖子不容忽视

    自古有“多事之秋”一说。医生提醒,每年入秋之后,不少孩子的头面部和四肢等就会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疖子,不要小看这些小疖子,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时还会闯下大祸。

    2008-09-18
  • 轻浅热疖可自疗

    疖子初起可用碘酒涂搽局部。如果疖子大了,可用呋喃西林或酒精棉球消毒,然后在疖子上再搽些消炎膏,如红霉素软膏或金霉素软膏,每日2~3次。

    2008-09-15
  • 外耳道疖肿预防保健

    外耳道疖肿多发生在外耳道外1/3软骨部,因该部位皮肤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易被葡萄球菌感染,以夏秋季节多见。

    2008-09-14
  • 外耳道疖肿诊治

    外耳道疖肿的症状以剧烈耳痛为主,常放射至同侧头面部,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听力可减退;耳廓触痛明显,在小儿偶一触患耳即哭闹不止。

    2008-09-13
  • 疖的中医辨证论治

    暑湿蕴结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头面、颈、背、臀部,单个或多个成片,疖肿红、热、胀、痛,抓破流脓水;伴心烦,胸闷,口苦咽干,便秘,溲赤等;舌红,苔黄而腻,脉滑数。

    2008-08-31
  • 中医对疖的认识

    由于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而成;或由于在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毒之邪而生;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毒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发。

    2008-08-31
  • 热疖中医诊治

    热疖是易发于夏秋季节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有局部红、肿、热、痛,有易脓易溃易敛的特点。

    2008-08-23
1有疖子该怎么治疗
2牙齿热疖疮疡是什么意思
3咽喉疮疡热疖什么意思
4咽部疮疡热疖是什么意思
5咽部疮疡热疖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