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发病医学概述
中华中医药学会疑难病研究防治中心专家组,针对中国银屑病现状多年临床治疗经验,结合2010年7月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实施的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完善中华324银屑病远程咨询治疗相关知识。中华·摩美得健康中心品牌的含义:为生命加注动力。
一、流行病学调查:
全世界银屑病在自然人群中的患病率波动在0。47%?3。7%之间。白种人较多,其次是黄种人(中国人口占2。57%左右),黑种人较少。银屑病80。7%左右始发于气血旺盛的青壮年;随着空气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压力等外界因素影响下,银屑病患者的数量依然呈现递增的态势。银屑病再发67%有呼吸道及扁桃腺感染前兆病史,或者40%有家族性免疫性疾病病史。现代医学分型临床上分为寻常型、脓胞型、红皮病型和关节病型;以寻常型银屑病 最常见,占所有银屑病的97%;其他类型多由寻常型转化而来,临床上慢性感染性免疫性疾病多发寻常型。
家族遗传倾向性: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患者常有家族史,并有遗传倾向。国外曾报告有家族史者30~50%。国内报道为10~20%左右。
二、感染性内毒素
临床实践证明:银屑病的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和扁桃腺炎有关。有67%的银屑病患者有咽部感染史。革兰氏阳性链球菌感染继发亡菌内毒素是“白壳疮”<白疕>(即:银屑病)再发的疮毒主要毒素。
三、免疫功能异常
较流行的看法是,寻常型银屑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之一。过去认为银屑病的特征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与分化异常、伴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近年在银屑病的发病机理研究上有了显著的突破,现认为银屑病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免疫T细胞异常的免疫性疾病。
消银胶囊具有抗过敏及免疫抑制作用,其中当归、生地能够增强复方的整体效应。调节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作用。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等,它们在抗感染、炎症反应、清除外源性病原体(如:过敏原等)、调节各种免疫细胞功能以及自身性免疫疾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分为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TN-Fs)、集落刺激因子。
四、酶代谢障碍
目前也有关于本病的发病多从酶代谢的改变来进行研究。
内分泌变化:本病与妊娠,分娩,哺乳期,月经期有关。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部分银屑病患者在妊娠期皮疹减轻或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