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源性荨麻疹的症状包括风团、瘙痒、红斑、肿胀和烧灼感,这些症状通常在接触热源后迅速出现,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就医。
1.风团
热源性荨麻疹是由皮肤黏膜受到高温刺激后出现的一种过敏反应,当机体接触到高温时,肥大细胞会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从而引发风团。风团通常出现在身体受热较高的部位,如面部、颈部、胸部等。
2.瘙痒
热源性荨麻疹中,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会导致神经递质异常分泌,这些物质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产生瘙痒的感觉。瘙痒可能发生在任何受热的皮肤区域,但不一定伴随其他典型症状。
3.红斑
由于个体存在免疫异常,在接触高温环境后会发生I型变态反应,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具有炎症活性的化学介质,包括组织胺、5-羟色胺等,这些介质会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进而导致红斑形成。红斑通常出现在暴露于高温下的皮肤上,例如手臂、脸部等。
4.肿胀
热源性荨麻疹中,温度变化会引起肥大细胞活化并释放炎性介质,这些介质会诱导平滑肌收缩和毛细血管扩张,导致局部水肿。肿胀可能局限于接触过热物体的部位,但也可能扩散到周围区域。
5.烧灼感
热源性荨麻疹患者在遇到高温时,可能会因为神经反射而感到烧灼感。这是由于高温刺激了皮肤表面的神经末梢,引起了疼痛或不适感。烧灼感通常会在接触高温物体后的短时间内出现,可能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不等。
针对热源性荨麻疹的症状,建议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以评估个体对特定热原的敏感性。治疗措施可能包括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重症情况下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对于易患此症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直接长时间接触高温物品,注意防晒,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也有助于减少皮肤受热。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冬季,很多人一接触冷水后手就发痒,起红疙瘩,且越抓越痒,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作“寒冷性荨麻疹”,就是俗称的“风疙瘩”、“风团”、“风包”。可是很多人说,我不在冬天也会起疙瘩,这也是寒冷性荨麻疹吗?寒冷性荨麻疹是怎么引起的?寒冷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来听听专家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