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的三个阶段为发生、发展和持续存在。
真菌感染的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真菌侵入人体后,在适宜条件下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不同类型的真菌可能具有不同的致病机制,例如念珠菌可分解角质层,引起皮肤瘙痒和红斑;曲霉菌则能分泌出破坏细胞结构的酶类。真菌感染的症状取决于感染部位和个体差异,通常包括瘙痒、红斑、水疱、脱屑等。如足癣可能导致足部出现水疱、脱皮等症状;而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时,则可能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疼痛等症状。
针对真菌感染的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培养法、PCR技术检测以及血清学试验等。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直接发现真菌孢子或菌丝体;培养法则需将疑似样本放置于特定培养基中培养数天以鉴定真菌种类;PCR技术利用DNA扩增原理快速检测是否存在特定真菌基因;血清学试验则是通过测量血液中的抗真菌抗体水平来辅助诊断。真菌感染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具体用药需依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由医生评估后决定。常用抗真菌药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口服药,以及酮康唑洗剂、克霉唑乳膏等外用药。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日常用品,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注意均衡饮食,增强自身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真菌感染的发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