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皮疹表现为杨梅舌、口周苍白圈、细小脱屑、皮肤弥漫性红斑、四肢针刺感,这些症状通常在就医后得到诊断和治疗。
1.杨梅舌
当机体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后,其产生的毒素会刺激全身免疫系统产生反应,导致舌头表面血管扩张和组织水肿。这种炎症反应使得舌面细胞增生形成颗粒状凸起,从而出现杨梅舌的现象。杨梅舌通常表现为舌尖和边缘明显肿胀,呈颗粒状且触感粗糙,有时伴有疼痛或灼热感。
2.口周苍白圈
由于猩红热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病原体侵袭下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进而影响血液供应,所以会出现口周苍白圈的情况。此现象多发生在口腔内以及嘴唇周围,可呈现为一圈白色或淡红色的区域,边缘清晰可见。
3.细小脱屑
猩红热患者在受到细菌感染时,会引起皮肤黏膜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角质层脱落。这些脱落的角质细胞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处,最终以细小脱屑的形式出现在皮肤上。这些脱屑通常分布在躯干和四肢,可能伴随轻微瘙痒或不痒。
4.皮肤弥漫性红斑
猩红热主要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诱发的皮肤变态反应,此时会使机体释放多种炎性因子,这些因子作用于皮肤后就会引发炎症反应,使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红斑一般从颈部开始扩散至全身,但也可能只局限于某些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
5.四肢针刺感
猩红热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能会因感染而受损,导致神经传导异常,从而引起四肢针刺感的症状。这种感觉异常可能集中在手臂和腿部,有时是阵发性的,但也可持续存在。
针对猩红热的相关诊断,可以进行咽拭子培养、血常规检查以及快速链球菌抗原检测。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青霉素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在确诊或疑似猩红热的情况下,应避免接触他人以防传播,并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手部清洁。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