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程度临床分期基于皮肤外观和组织损伤深度,分为四期:红斑期、水泡期、浅度焦痂期和深度焦痂期。
烧伤后,皮肤受到高温或其他有害因素的损伤,导致皮肤表层细胞坏死,炎症反应加剧。不同分期的病理机制有所不同,如红斑期主要为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深度焦痂期则伴随着真皮深层组织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红斑期可能仅有轻微疼痛,皮肤呈现红色;水泡期可伴有剧烈疼痛与皮下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浅度焦痂期通常有刺痛感,创面湿润并伴有一定弹性;深度焦痂期疼痛减轻,但创面干燥且呈蜡样硬度。
针对烧伤的常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伤口评估以及必要时的实验室检查,如电解质分析以评估脱水状态。烧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其严重程度,轻度烧伤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重度烧伤需及时就医。对于不同程度的烧伤,分别采用冷敷、保护伤口、预防感染、补液等措施。
患者应避免破坏结痂,以防感染,并确保摄入足够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