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是一种以无法控制的强烈冲动和行为为特征的皮肤疾病,患者会反复地剥落或撕掉自己的皮肤。
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是由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的,涉及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传递物质异常。这些异常可能导致情绪调节障碍,引发强烈的强迫行为。典型表现为持续出现不可抗拒的冲动,需要不断剥脱皮肤,伴随着焦虑和压力。部分患者可能伴随抑郁、社交退缩等症状。
诊断通常需进行心理评估,包括临床访谈和问卷调查,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必要时可进行脑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大脑结构异常。药物治疗主要是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联合使用,例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盐酸帕罗西汀片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片联用。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
对于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改善症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