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在临床上通常分为非冻结性冻伤、冻结性冻伤两类。
非冻结性冻伤多发生在潮湿部位,由于低温导致皮肤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缺血缺氧。冻结性冻伤是由于长时间处于极低温度下,导致皮肤和组织冻结,引起细胞结构损伤。非冻结性冻伤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水疱。冻结性冻伤的症状包括局部麻木、刺痛感、颜色改变等,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水肿、坏死等情况。
针对冻伤的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必要时还可能需要行磁共振成像(MRI)来评估深部组织受损情况。非冻结性冻伤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保持患处干燥温暖即可自愈。冻结性冻伤可根据损伤程度给予外用药物如湿润烧伤膏、京万红软膏等促进愈合,重症者需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预防冻伤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穿着保暖且透气良好的衣物,同时注意保持手脚干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