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在临床上分为非冻结性冻伤和冻结性冻伤两种情况。
非冻结性冻伤多发生在低温下但不低于0℃时,皮肤表层因快速冷却而受损。冻结性冻伤是由于皮肤和组织在低于冰点温度下直接接触冷源导致细胞内水分冻结引起的损伤。非冻结性冻伤通常表现为红斑、肿胀和疼痛,严重者可能出现水疱和溃疡。冻结性冻伤的症状包括苍白、麻木、刺痛感以及随后出现的蓝紫色斑块、水肿、坏死等。
针对冻伤的诊断可能需要进行体格检查、超声波评估、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或者血液分析以排除感染可能性。非冻结性冻伤通常可以自愈,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避免摩擦。对于冻结性冻伤,首先移除受伤部位的衣物,然后使用温暖但不是过热的物品促进血液循环,最后保护好受伤区域。
预防冻伤需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天气,穿着多层次衣物并使用防风外套,同时补充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