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皮肤病表现为瘙痒、脱屑、黏膜白斑、红斑、水肿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1.瘙痒
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可能导致神经细胞释放P物质等神经递质,这些递质作用于神经受体后会引发瘙痒感。瘙痒通常出现在感染区域,如外阴、肛周等处。
2.脱屑
白色念珠菌侵入皮肤角质层后,会使角质细胞过度增生并快速脱落,从而出现脱屑现象。脱屑常见于感染严重的患者,且多为鳞状或片状。
3.黏膜白斑
当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时,会产生大量的假菌丝和孢子,这些结构可能会导致局部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形成白斑。黏膜白斑通常出现在口腔、喉咙或生殖器内部,是白色念珠菌性黏膜炎的主要特征之一。
4.红斑
红色斑块可能是由炎症反应引起的,这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红斑可能分布在身体各处,但更常见于潮湿温暖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
5.水肿
白色念珠菌感染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出至组织间隙中,引起局部液体积聚而发生水肿。水肿通常发生在感染部位附近,但也可能扩散到周围区域。
针对白色念珠菌皮肤病,可以进行真菌培养以确定致病菌种类。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口服药,以及特比萘芬、酮康唑等外用药膏。患者应保持患部清洁干燥,避免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物,以减少刺激和促进愈合。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