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疼痛,后者则包括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疹、血清肌酶增高、血尿酸水平升高等。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接受适当治疗。
1.肌肉无力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都属于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肌肉组织,导致肌肉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受损的肌肉无法正常收缩,进而引发肌肉无力。上述症状可能涉及肢体近端、颈部、咽部等部位的肌肉。
2.肌肉疼痛
这两种疾病的病因相似,均存在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肌肉组织,导致肌肉炎症和水肿,从而引起疼痛。肌肉疼痛通常出现在四肢近端、肩胛间区以及大腿内侧。
3.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疹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都是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自身的抗原识别为外来物质并发起攻击,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炎症反应,形成紫红色斑疹。皮损通常分布于眼周、颧骨区域及其他暴露部位。
4.血清肌酶增高
血清肌酶增高是由于肌肉细胞受到破坏后,其中的肌酸激酶等酶类释放入血液所致。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肌肉的炎症和损伤会导致这些酶类的活性增加。肌酶升高的情况常见于急性期,且可能伴随全身不适感。
5.血尿酸水平升高
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一个并发表现,因为它们都与代谢紊乱有关。当肌肉细胞被破坏时,可能会释放出尿酸,导致其浓度上升。关注血尿酸值可以帮助诊断是否存在痛风或其他相关疾病。
针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区别,可以进行体格检查、肌酶检测、肌电图检查等以评估肌肉状况。治疗措施包括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药物以及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休息,同时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肝脏、海鲜等,以减少血尿酸水平的影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