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咬伤可能导致疼痛、局部红肿、皮疹、发热、头痛等症状,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1.疼痛
蜈蚣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毒颚亚纲,马陆科。其体内含有神经毒素和溶血性毒素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刺激神经系统,导致疼痛。疼痛通常出现在被咬的局部区域,可能伴有刺痛感或烧灼感。
2.局部红肿
由于蜈蚣的毒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含有的蛋白水解酶能溶解组织细胞间隙中之蛋白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渗出,从而引发局部出现红肿的现象。红肿一般局限于被咬处,可能扩散至周围区域。
3.皮疹
当患者受到蜈蚣叮咬后,机体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产生炎症反应,释放组胺和其他介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进而形成皮疹。皮疹可能出现在任何被咬的部位,形态多样,包括红斑、丘疹或水疱。
4.发热
被蜈蚣咬伤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来对抗毒素,这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进而引起发热。发热通常是在被咬后的数小时内发生的,可能伴有寒战或出汗。
5.头痛
蜈蚣的毒素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而颅内高压状态会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颅内高压,此时就会诱发头痛的发生。头痛多位于被咬侧头部,可能呈搏动性或持续性,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针对蜈蚣咬伤,可以进行血液学检查以评估是否有感染迹象,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对于疑似中毒者,应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以便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如使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外敷,必要时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苯海拉明片等缓解不适症状。建议密切监测患者的神志状态和呼吸功能,避免不必要的移动,以免加剧伤口损伤。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