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在动脉壁上形成的脂质沉积物,由胆固醇、脂肪、钙和纤维蛋白等组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征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由于血脂异常进入受损内皮细胞,在炎症因子作用下逐渐发展为脂质核心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这些泡沫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共同构成斑块主体,随着时间推移会不断增厚并导致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相应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心绞痛、脑缺血发作等。此外,随着斑块破裂,局部炎性反应加剧,可能会诱发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堵塞程度。
为了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程度和位置,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可能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以及降脂药如他汀类药物;而生活方式干预则涉及戒烟、控制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以及增加体力活动。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采取健康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可预防其发生和发展。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