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体质是指具有疤痕疙瘩倾向的患者,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家族史、临床表现以及病理检查等方法进行判断。如果存在不明原因的疤痕增生,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一、家族史
疤痕体质通常有家族聚集性,如父母双方均是疤痕体质,则其后代出现疤痕体质的概率较大。若自身有多处不明原因的疤痕形成,并且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时,也可能是疤痕体质的表现。
二、临床表现
1.自发性小瘢痕:此类人群在受伤后或受到创伤刺激后,会在皮肤表面及深层产生过度修复反应,从而表现为无外伤而发生小瘢痕组织增生的情况。
2.自发性大瘢痕:此类人群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体积明显增大,可能会长期向外凸出,影响美观。
3.广泛性不规则瘢痕:由于内皮细胞增值和胶原纤维过度增生,可引起广泛的不规则瘢痕组织增生,多见于胸骨烧灼术后的患者。
4.萎缩性瘢痕:如果自身属于易留疤体质,受损部位恢复期间可能会因成纤维细胞功能的活性增强,而导致局部凹陷的症状。
5.蹼状瘢痕:又称翼状胬肉,常发生在颈前、胸腹或背侧等张力较大的部位,表现为条索状或扇形的带状分布,可能会影响机体活动。
6.蟹足样瘢痕:常见于烧伤创面,由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和持久不退色色素沉着所组成,形状似螃蟹脚,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
7.脐样的平软的小结节:常见于手术缝线吸收不良或切口下有异物存留等情况,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
三、病理检查
临床上可以通过取一小块病变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是否为疤痕体质。
四、其他
除上述几种情况以外,还可能出现痤疮样瘢痕、化脓性肉芽肿样瘢痕、疣状瘢痕等多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鉴别诊断。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自己,避免搔抓或损伤皮肤,以免引发感染,不利于身体健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