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方法一般是按照从里到外、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常用的注射部位有皮内注射部位、肌肉注射部位和静脉注射部位等。
一、皮内注射部位
先用肥皂洗去受注部位皮肤上的尘土或污物,然后用手背揉按注射部位2-3遍,再以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向皮纹处,与皮肤成45度角刺入皮内,将药液注入后,左手紧压针栓,并嘱病人松手,在针拨出的同时,轻微挤压注射部位,使药液徐徐流出,最后以无菌棉球按压针栓1分钟以上,以防感染。
二、肌肉注射部位
应选择肌肉丰厚、避开神经、血管走行的位置,如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等部位。一般采用十字法或者对称法进行定位,常规消毒进针部位的皮肤,一手紧握注射器,另一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成直角快速进针,回吸无血后再注入药物,拔针时也应用橡皮塞压迫穿刺点数秒后拔出,注意在拔针后迅速用棉签在穿刺点按压片刻,防止出血。
三、静脉注射部位
通常选取肘部的静脉进行注射,具体操作为在肘横纹下1cm,肱二头肌腱外缘作为穿刺点,局部消毒并扎紧袖带,嘱患者握拳屈肘,使穿刺点朝上,固定好手臂,以拇指分开皮肤,食指阻滞穿刺点正中,其余四指附于前臂侧方,待穿刺成功后,再抽出适量液体滴定,确认通畅后,即可连接输液装置缓慢滴入。
如果需要使用注射器进行注射,建议前往医院的医疗内科就诊,配合医生通过视诊、触诊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静脉炎等情况。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他啶等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