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着色真菌病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镜检皮肤碎屑、真菌培养、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木灯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等诊断检查。如果怀疑患有皮肤真菌感染,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1.镜检皮肤碎屑
通过显微镜观察取自受感染皮肤部位的样本中的真菌孢子和菌丝结构。采集受感染区域的皮肤碎屑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或制成涂片后观察。
2.真菌培养
真菌培养是将疑似感染部位的样品放置于特定培养基中以促进真菌生长,评估是否存在真菌感染。从病变处采取样品后接种到含有适宜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然后在恒温条件下培养数日至数周。
3.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涉及获取一小块受损组织并对其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迹象。使用小刀轻轻刮取一小部分受损皮肤组织,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切片、染色和评估。
4.木灯检查
木灯检查利用紫外线照射受检部位,有助于显示某些真菌所引起的色素沉着异常。使用专用的紫外线灯对可疑皮损进行照射,观察其在不同波长下的颜色变化。
5.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借助标记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是否存在特定的真菌蛋白。将特异性抗体标记物与皮肤标本内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并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呈现为可视结果。
以上各项检查均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在进行镜检皮肤碎屑等有创性检查时,应避免局部过度摩擦或挤压以防加重炎症或造成二次损伤。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