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湿疹是否属于皮肤病,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湿疹急性期:
急性期湿疹会出现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表现,如果此阶段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接触刺激性物质等,可使症状进一步加重,导致皮肤出现苔藓样变,一般不是皮肤病,而是湿疹的表现。
二、湿疹慢性期:
1、皮肤增厚:如果湿疹较为严重,可能会出现皮肤增厚的情况,用手触摸皮肤时,会感觉皮肤比较粗糙,甚至会出现苔藓样变;
2、皲裂:慢性湿疹若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皲裂的情况,一般会伴有疼痛感;
3、色素沉着:湿疹在慢性期时,皮肤颜色可能会变深,甚至可能会出现皮肤颜色加深,但通常不会伴有疼痛,也很少会出现瘙痒感;
4、瘙痒:慢性湿疹一般会伴有瘙痒症状,如果此时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可能是局部皮肤受到刺激导致。
当出现湿疹时,建议去医院皮肤科进行就诊,通过视诊、皮肤镜等相关检查,明确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治疗期间,还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过度抓挠患处,以免导致皮肤破损,引发感染等不良情况。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