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痣在临床上称为血管瘤,血管瘤扣掉后可以通过局部按压、使用药物止血、冷敷及热敷、使用止血药物等方法进行处理。血管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血管肿瘤性病变,可发于全身各处,常见的血管瘤类型包括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等。
1、局部按压:对于比较小的血管瘤,特别是毛细血管瘤,在扣掉表面皮肤后,由于局部压力瞬间降低,可能会出现渗血的现象,可以使用无菌棉球按压血管瘤表面,减少渗血;
2、使用药物止血:对于比较大的血管瘤,由于血管瘤的血管壁相对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可在局部使用药物止血,如注射用凝血酶、酚磺乙胺注射液等,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3、冷敷及热敷:血管瘤在掉落后,可能会出现局部出血、渗血的现象,可以在血管瘤表面使用冷敷的方式减少出血,在血管瘤稳定后,可以在局部使用热敷的方式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管瘤愈合;
4、使用止血药物:如果血管瘤扣掉后出现渗血、出血不止的情况,可以使用酚磺乙胺等止血药物进行治疗,促进血液凝固,或者使用维生素K1等止血药物,缓解出血的症状。
对于皮肤上的血管瘤,可以使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方式进行治疗,将皮肤上的血管瘤去除。若血管瘤比较大,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将血管瘤切除,如微创介导高频电刀治疗、整形手术等,治疗后血管瘤大多可以治愈。若血管瘤未经治疗,在皮肤上可能会出现残留,建议在发现血管瘤后,早期进行治疗,避免留下较大的瘢痕或畸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