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注部位出现红肿、有硬结,可能是药物未吸收导致,也可能是由于感染、药物反应、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建议肌注部位出现红肿、有硬结时,及时就医进行相应处理。
1、药物未吸收:肌注部位出现红肿、有硬结,与药物注射后在局部形成药物残留有关,药物没有完全吸收,局部残留药物刺激局部组织,可能会出现红肿、有硬结的表现。可以进行局部热敷,促进药物吸收,使症状改善;
2、感染:若肌注部位护理不当,引起细菌感染,局部出现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肌注部位出现红肿、有硬结的表现,同时还伴有发热症状,若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局部化脓。建议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如头孢拉定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同时还应注意定期进行局部消毒,以免加重感染症状;
3、药物反应:若肌注药物时使用某些特殊药物,如免疫抑制剂,药物对局部组织产生刺激,可能会导致肌注部位出现红肿、有硬结的表现。建议及时停药,一般可自行恢复;
4、操作不当:在进行肌肉注射时,若注射器未妥善固定,或注射药物刺入较浅,可能会导致局部肌肉损伤,出现红肿、有硬结的表现。若出现局部感染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红霉素软膏等外用药物,或头孢克洛胶囊、阿奇霉素片等全身抗感染药物改善症状,避免感染症状加重。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肌肉注射,注射后还应注意局部护理,避免针孔过早沾水,以免引发感染。同时还应注意避免过度按压、刺激注射部位,以免影响药物吸收,不利于疾病恢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