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皮炎主要是由于隐翅虫停留在皮肤表面,通过拍打或压碎,使其体内的强酸性毒液进入皮肤,在皮肤表面产生毒性反应,引起皮肤表面出现红斑、水疱、脓疱等损害,可伴有灼痛、瘙痒等不适。临床上可遵医嘱选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生素类药物等进行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具有消炎、止痒、抗过敏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虫咬皮炎、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但是此类药物应避免长期使用,以免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2、抗组胺类药物:如盐酸氯环利嗪乳膏、盐酸赛庚啶乳膏、复方苯海拉明克罗米通乳膏等,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灼热等不适;
3、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可用于治疗面部、颈部、眼睑等部位的皮炎。此类药物一般不会引起乏力、低钾血症、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但是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抗生素类药物:如夫西地酸乳膏、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主要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皮炎,如毛囊炎、疖肿等。此类药物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发挥抗炎作用。
除此之外,中成药膏如丹皮酚软膏、蜈黛软膏等,也可用于治疗隐翅虫皮炎。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同时应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