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得了急性湿疹可能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接触性皮炎、荨麻疹、食物过敏或环境因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破损进入人体,其产生的毒素和酶类可引起组织炎症反应,导致出现丘疹、水疱等湿疹样表现。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湿疹,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例如,医生可能会开具新青霉素钠进行治疗。
2.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由皮肤直接接触到刺激物或过敏原而引起的炎症反应,通常表现为红斑、瘙痒等症状。对于接触性皮炎,首先应找到并避免接触过敏源,同时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可用于缓解症状。
3.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由各种原因导致机体释放具有炎症活性的介质,引起真皮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产生风团和水肿。荨麻疹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止痒治疗,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苯海拉明片等。
4.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时,当特定食物蛋白被摄入后,免疫系统错误地将其识别为有害物质并启动防御反应,从而引发一系列过敏症状,包括湿疹。食物过敏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避免食用已知过敏的食物,并且需要在医生监督下进行口服脱敏治疗。
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如气候干燥或潮湿、过度清洁等都可能影响皮肤屏障功能,进而诱发或加重湿疹的症状。改善生活环境湿度,穿着透气柔软衣物,定期通风换气,以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建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或过于干燥的环境中。若湿疹伴有剧烈瘙痒,夜间难以入睡,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来镇静止痒,如酮替芬、赛庚啶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