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冬天起湿疹可能是由干燥环境导致皮肤水分丢失过多、冬季低温导致皮肤血管收缩过快、长期使用碱性洗涤剂、遗传过敏性体质、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干燥环境导致皮肤水分丢失过多
由于空气中的湿度较低,导致角质层水分流失过快,使皮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可以通过涂抹保湿霜来改善皮肤状态。
2.冬季低温导致皮肤血管收缩过快
寒冷刺激会导致毛细血管收缩过快,影响皮肤正常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进而诱发湿疹等皮肤炎症反应。可通过适当提高室内温度、穿着保暖衣物等方式缓解不适现象。
3.长期使用碱性洗涤剂
碱性物质具有较强的脱脂作用,可破坏皮肤表面油脂膜,导致皮肤失去保护而变得脆弱敏感,易受外界刺激而发生湿疹。建议减少碱性洗涤剂的使用频率,改用温和无刺激性的中性洗护产品。
4.遗传过敏性体质
若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则可能因为遗传因素导致机体更容易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湿疹样改变。针对此类原因所致的湿疹,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止痒处理,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5.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当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入侵,容易受到各种致敏因子的刺激,从而诱发或加重湿疹的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免疫调节剂的方式增强免疫力,比如胸腺肽肠溶片、脾氨肽口服溶液等。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做好防晒工作,外出时打遮阳伞或者戴遮阳帽。此外,在饮食方面也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