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湿疹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大多数湿疹患者在患病前往往有较长时间的过敏史,湿疹急性期会出现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症状,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是湿疹。但如果要明确诊断,还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判断,通常需要根据发病过程和特点来判断。
1、病史:湿疹患者往往有较长时间的过敏病史,而且湿疹可以呈现出慢性反复发作的趋势,患者可能会由急性湿疹转变为慢性湿疹;
2、发病过程:急性湿疹通常会在接触过敏原的基础上发病,比如进食海鲜、辛辣等食物,或接触化纤衣物、花粉、粉尘等过敏原,可出现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表现,还可伴有剧烈瘙痒,如果皮损破溃后还会有明显的渗出倾向;
3、特点:慢性湿疹通常瘙痒比较剧烈,可以出现丘疹、抓痕、血痂、鳞屑、色素沉着等皮损表现,还可伴有皮肤增厚、苔藓样变等现象,且皮损大多呈对称性分布,好发于四肢,而且湿疹容易复发;
4、检查判断:湿疹患者通常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查白细胞总数以及C反应蛋白是否升高。还可以进行变应原检查,包括点刺试验、斑贴试验等,结果一般呈阳性。此外,患者还可以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将少量可疑致敏物点滴在手臂皮肤上,再用轻轻刺激,如果20分钟后皮肤局部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则可能表明机体存在过敏反应。
湿疹患者通常需要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如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急性期可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还需要注意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以免加重病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