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溃疡性湿疹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感染风险增加、皮肤干燥、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并发症。
1.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长期存在溃疡性湿疹时,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和皮脂膜受到破坏,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这使得外界刺激物更易侵入皮肤,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继发感染。
2.感染风险增加
由于皮肤屏障受损,病原体易于侵入,加上患者常有瘙痒症状导致搔抓行为,进一步损伤皮肤,从而增加感染风险。若未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细菌、真菌等感染,加重病情并延长愈合时间。
3.皮肤干燥
长期溃疡性湿疹会使皮肤水分丢失过快,保湿能力下降,导致皮肤干燥。干燥的皮肤更容易出现皲裂、脱屑等症状,加剧炎症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4.色素沉着
长期溃疡性湿疹可导致局部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强,产生过多的黑色素,使其沉积于表皮下方而引起色素沉着。色素沉着可能伴随湿疹的发展过程发生,使肤色不均,严重者可能出现黄褐斑等问题。
5.皮肤萎缩
长期存在溃疡性湿疹会导致皮肤炎症反复发作,炎症因子持续作用于真皮组织,引起胶原纤维破坏和减少,进而引发皮肤萎缩。皮肤萎缩可能导致皮肤变薄、失去弹性,容易形成皱纹和瘢痕,影响外观和生活质量。
建议定期进行皮肤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和洗涤用品。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