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黄色结痂一般情况下是需要弄掉的,但需要在医生的操作下进行。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于头皮、面部、胸背部等处,出现皮肤损害时,可先在局部进行清洁,由医生操作进行,将局部结痂去除,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1、去除鳞屑:脂溢性皮炎出现皮肤损害时,可导致局部出现糠样脱屑,此时需应用含水杨酸的外用制剂,如复方酮康唑软膏、水杨酸软膏等,可以促进角质剥脱,促使死皮细胞脱落,后续可遵医嘱应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克霉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有效抑制真菌增殖,促进恢复;
2、软化痂皮:脂溢性皮炎出现皮肤损害时,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有一定软化作用的药物,如硫磺软膏、水杨酸软膏等,涂于患处,可以使痂皮软化,促进痂皮脱落;
3、消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药物,如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均具有消炎、抑菌作用,有利于脂溢性皮炎所致的痂皮等症状消除;
4、促进愈合:脂溢性皮炎出现痂皮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具有促进愈合作用的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涂于患处,可刺激局部上皮细胞增殖,促进患处上皮细胞生长,帮助痂皮脱落。
此外,还需进行对症治疗,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如碱性的肥皂等,以免刺激皮肤,不利于恢复。还应避免搔抓局部,以免导致皮肤破损,引发或加重感染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