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可出现针灸后长湿疹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针灸后出现湿疹,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通过皮肤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
1、皮肤护理:部分患者在针灸后,可在局部出现水疱、丘疹等皮损表现,需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破溃,以免出现伤口感染,引起局部瘢痕增生等情况;
2、药物治疗:出现针灸后长湿疹的情况,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川柏止痒洗剂等药物外洗,有助于缓解瘙痒症状,还可遵医嘱局部涂抹地奈德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激素药膏,或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中效激素药膏,有助于减轻局部瘙痒以及红肿等症状。此外,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必要时可口服小剂量的激素药物,如泼尼松等,具体用药需听从医生安排;
3、物理治疗:针灸后出现湿疹,也可在专业医生操作下,进行紫外线疗法,如红外线疗法、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等,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湿疹症状;
4、其他治疗:针灸后出现湿疹,还可通过远红外线疗法、微波疗法等物理治疗,有助于促进局部炎症组织的吸收、消退,从而改善湿疹症状。
针灸后长湿疹,可能与过敏等因素有关,建议到医院皮肤科就诊,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