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炎症性疾病,可能与微生物感染、遗传、环境等有关。甲硝唑是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对脂溢性皮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不可自行盲目应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1、病因:脂溢性皮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考虑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微生物因素、饮食因素等有关,也可能是内分泌功能失调、皮脂代谢异常等引起的;
2、症状: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面部,有小片或大片糠秕状脱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根据病情不同可分为非炎症性脂溢性皮炎和炎症性脂溢性皮炎,后者较为常见,典型皮损为黄红色斑片,类似油脂,附有少量鳞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3、治疗:脂溢性皮炎以去脂、杀菌、消炎为主要治疗目的,可遵医嘱使用含水杨酸的外用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酮康唑等药物。病情较重者可口服伊曲康唑、维生素B6、维生素B2等药物,伴有明显瘙痒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合并有细菌感染时可添加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
4、注意事项:脂溢性皮炎容易复发,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摩擦皮肤。使用低pH的清水温水洗脸,减少碱性护肤品的使用,以免加重皮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