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湿疹在临床上的名称为脂溢性皮炎,是需要治疗的。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多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糠秕样鳞屑,可伴有瘙痒、红肿、渗出等症状。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微生物因素、饮食因素、疾病、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遗传因素是指脂溢性皮炎发病具有家族遗传性,发病与遗传易感性有关;微生物因素是指不同部位的皮肤正常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其他细菌之间的交叉作用;饮食因素是指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加重脂溢性皮炎,例如高脂饮食、酗酒、抽烟等;疾病因素是指可能合并有基础疾病,如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2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导致机体对生物胺等物质的敏感程度增加,使脂溢性皮炎易感。因此,脂溢性皮炎需要积极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皮疹、缓解瘙痒、改善脱屑。可遵医嘱使用伊曲康唑、他克莫司、氯雷他定等药物治疗,可遵医嘱局部外用药物,如酮康唑洗剂、二硫化硒洗剂等,也可内服药物,如维生素B6、伊曲康唑、地塞米松等。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皮肤清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饮酒,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