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在中医学中称为湿疮,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及瘙痒性皮肤病。中成药治疗湿疹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临床上中成药的使用多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后开具的,而并非像西医一样单一地开具中成药。一般情况下,湿疹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口服中成药,或外用中成药等进行治疗。
1、口服中成药:湿疹在中医中的病名为湿疮,以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为主要特征,易反复发作,治疗上多以清热利湿为主。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口服中成药进行治疗,常见的有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颗粒、消风止痒颗粒等;
2、外用中成药:外用中成药是湿疹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多以湿疹膏等外用药物为主。可将中药乳状液体涂抹于患处,用于皮损较轻的部位,面积较大的患者则可将药液倒于纱布上,敷于皮损较重的部位。需要注意的是,无糜烂渗出时才可使用中成药治疗湿疹,而有糜烂渗出时则不建议使用中成药治疗;
3、其他:还可通过针灸、拔罐、耳穴贴敷等方式治疗湿疹,以针灸治疗为例,多选择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委中等穴位。一般情况下,耳穴贴敷对湿疹的治疗效果也较好,但存在操作不当时,可能会引起局部的感染;
4、其他: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在患处皮肤涂抹中成药,如黄连膏、青黛膏等。此类药物多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功效,涂抹于皮肤表面有利于改善湿疹的症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