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的患者皮肤不一定是干燥状态,有时患者是干性皮肤,部分患者是油性皮肤,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微生物因素、疾病因素等有关。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如头皮、面部等,患者会出现瘙痒、红斑、脱屑等症状,患者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对症治疗。
1、头皮:部分脂溢性皮炎的患者头皮的皮脂分泌旺盛,头皮屑多,呈油性状或灰白色,因为头皮的皮脂分泌旺盛,有利于糠秕孢子菌等微生物繁殖,糠秕孢子菌是头皮的常见致病菌,所以头皮是油性皮肤;
2、面部:多数脂溢性皮炎的患者面部的皮肤比较油腻,面部皮肤毛囊口有灰白色的细小糠状小糠疹,即面部的脂溢性皮炎,面部的脂溢性皮炎不一定是干燥状态;
3、其他部位:脂溢性皮炎可以发生于躯干部位,也可以发生于面部、耳后、眼睑、头部、胸部等,如果脂溢性皮炎发生在躯干部位,面部的皮肤就表现为干性皮肤,而如果发生于面部、耳后、眼睑部位,为油性皮肤。另外,脂溢性皮炎也可以发生于面部、头皮、胸部等部位;
4、伴发疾病:脂溢性皮炎患者常伴有其他疾病,如脂溢性皮炎患者伴有痤疮、脂溢性皮炎患者伴有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患者伴有念珠菌性脑膜炎等,则脂溢性皮炎可能与上述疾病相关。
脂溢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抑制皮脂分泌,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酮康唑洗剂等药物,或口服维生素B6、四环素等药物。患者还需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尽量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如辣椒、花椒、肥肉等,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今年3月18日是第十五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丙肝,防患于未然”。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肝病专科主治医师魏东指出,慢性丙肝的症状比慢性乙肝更为隐蔽,长期血透、曾输血剃头、纹身、文眉、穿耳洞或做过牙科手术等人是丙肝的高危人群,要做好日常预防工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张晓红也指出,与慢性乙肝相比,慢性丙肝治愈率高,如果早期发现,及时应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等药物,可以堵住肝炎往肝硬化、肝癌发展的“大门”,甚至达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