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特应性皮炎湿敷方法,主要包括外敷药物、外敷植物油、外敷矿物油、外敷中药等,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儿童特应性皮炎湿敷前,应保持皮肤清洁,确保局部皮肤干燥,避免在湿热天气、汗液多的情况下湿敷,有利于药物吸收。
1、外敷药物:如果是局限性湿疹,瘙痒症状不明显,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进行止痒,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具有一定消炎、止痒作用;
2、外敷植物油:可以从植物油中提取出不饱和脂肪酸,经过涂抹在皮肤表面,有利于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屏障功能修复,进而促进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缓解局部瘙痒症状。但应注意避免使用动物脂肪或植物油作为药物,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3、外敷矿物油:如果是反复发作的湿疹,可以局部外敷矿物油,有一定润肤、保湿作用,可以缓解皮肤干燥症状,减少湿疹复发;
4、外敷中药:儿童特应性皮炎湿敷中药时,可以遵医嘱将金银花、蒲公英、马齿苋、黄芩、黄柏、龙胆草、马齿苋、生薏苡仁等研磨成粉末,装在布袋内密封外敷。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青黛散加香油调制后外敷。
上述方法属于外敷治疗,应注意避免口服药物,因为口服药物经过体内吸收,可能会对儿童的肝肾功能造成负担,或出现过敏症状。还可以使用西药,如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或者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今年3月18日是第十五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丙肝,防患于未然”。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肝病专科主治医师魏东指出,慢性丙肝的症状比慢性乙肝更为隐蔽,长期血透、曾输血剃头、纹身、文眉、穿耳洞或做过牙科手术等人是丙肝的高危人群,要做好日常预防工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张晓红也指出,与慢性乙肝相比,慢性丙肝治愈率高,如果早期发现,及时应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等药物,可以堵住肝炎往肝硬化、肝癌发展的“大门”,甚至达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