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病是一组以皮肤干燥并伴有鱼鳞样鳞屑为特征的角化障碍性遗传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较多,多数与遗传有关,部分与疾病、药物有关,部分与营养障碍、代谢障碍有关,通常无法进行根治。
1、轻型鱼鳞病:一般在儿童早期、青春期时开始出现症状,表现为冬泳样,多发于肢体的背侧,也可以累及到全身,但以下肢为主。皮损为边界不清的褐色角化性斑片,上面有细碎的鳞屑,去除鳞屑可见轻度的角质软化和糠状的鳞屑,底部略微凹陷;
2、中型鱼鳞病:多在儿童期发病,主要表现为手脚背和四肢部位皮肤干燥,并伴有细碎的糠状鳞屑,颜色不如鳞屑较深,多呈暗褐色,有的可能会伴有掌纹、皮沟加深等症状;
3、重型鱼鳞病:多在成年期发病,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紧张且伴有光泽,严重的还会遍布整个身体,且患处的皮肤较为干燥,伴有许多细小的糠状鳞屑,甚至会引起皮肤裂开出血;
4、伴随症状:可伴有营养不良、恶心、呕吐、畏寒、关节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口腔炎、食管炎、眼结膜炎、呼吸道症状等。
治疗鱼鳞病时,通常根据不同类型的鱼鳞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轻型鱼鳞病患者可涂抹尿素霜、复方乳酸软膏等,以增加皮肤水合程度,缓解鳞屑症状。中型鱼鳞病患者可口服维生素A,以补充维生素A,同时联合外用维A酸乳膏、卡泊三醇软膏等,抑制皮肤角化,也可使用尿素霜保湿皮肤,再配合口服维A酸乳膏等。重型鱼鳞病患者可口服阿维A,或者联合应用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等,抑制角质化,严重者还可口服异维A酸,并进行角质松解的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2世界艾滋病日:“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Getting to Zero)——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