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病是一组以皮肤干燥并伴有鱼鳞样鳞屑为特征的角化障碍性遗传性皮肤病,患病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此外,部分患者可由其他因素导致,如长期使用氨基酸疗法、癌基因、精神因素等。
1、遗传因素: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的特点是在同一家族中,有多人发病,并且在家族中可有几个成员同时发病;
2、长期使用氨基酸疗法: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早期蛋白酶抑制剂和抗代谢药物的应用,患者血中的支链氨基酸含量较高,支链氨基酸与蛋白质结合后,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碱性蛋白质,极大地降低了水溶液的渗透压,使组织中的蛋白和酶进入血液,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病变;
3、癌基因:癌基因是一类具有潜在的抑癌基因,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等有关,与鱼鳞病发病密切相关;
4、精神因素:如压力、摩擦、X线等物理因素,长期的摩擦可以使皮肤的部分角化,也就是皮肤的角化不全,最终导致鱼鳞病的发生。此外,长期服用肼屈嗪、奎尼丁等药物,可使血液中携氧量下降,导致皮肤缺氧,也可引起此病。
除上述常见情况外,如果父母双方均为鱼鳞病患者,子代也容易患有鱼鳞病。鱼鳞病多在幼年时起病,到青春期症状加重,成年时症状稳定。在治疗上以润肤、保湿为主,可遵医嘱口服维生素A,以及使用尿素霜、复方乳酸软膏等,以增加皮肤含水量、增加皮肤弹性。对于症状严重者,可口服阿维A,但应注意其副作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流言终结者30期: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也是我国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60%于<1岁死亡。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病死率已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