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一文教你读懂黄褐斑

2018-06-29 01:21:52医脉通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黄褐斑又称“肝斑、面尘、蘸黑斑、蝴蝶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黄褐斑的发生与黑色素细胞的增加及黑素生成的增加有关。

  黄褐斑(chloasma),又称“肝斑、面尘、蘸黑斑、蝴蝶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呈淡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片,境界清楚,一般对称性地分布于额部、颊部、眼周、口周等部位,大小不一、形态不定,无自觉症状,阳光照射会致其加深。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尤其是皮肤类型Ⅳ-Ⅴ类型的女性。

  病因及发病机制

  科学研究证明黄褐斑的发生与黑色素细胞的增加及黑素生成的增加有关。与化妆品、光毒性药物、抗癫痫药物、慢性病(慢性肝炎胆囊炎等)、内分泌失调、环境污染、激素水平改变(妊娠、口服避孕药物及某些妇科疾病)、紫外线照射、遗传因素(酪氨酸酶功能改变)、精神因素、微量元素等因素密切相关。

  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血管生长因子、遗传因素和H19、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作用,以及Wnt信号通路调控基因、皮肤屏障损害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黑素细胞的活性增加可能比黑素细胞数量增多意义更大。

  主要治疗手段

  1.口服药物

  (1)氨甲环酸治疗

  氨甲环酸在临床上是一种止血药,主要通过抑制纤溶酶的活性,阻止纤维蛋白溶解达到止血效果,常规用量为1.5-3.0g/d。氨甲环酸可抑制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而干扰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联系,从而减少黑素细胞产生黑色素。

  有学者发现,口服氨甲环酸0.25g/d连续服用6个月的疗效与口服氨甲环酸1.0g/d连续服用3个月时疗效相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在两种方法治疗结束后6个月,前一种治疗方案明显优于后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口服可取得预期效果,但对内脏损伤有潜在风险,禁用于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一些学者提出,使用氨甲环酸的其他禁忌证还包括怀孕、哺乳、凝血问题、近期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还原型谷胱甘肽

  常与维生素C联用,可口服或静脉注射。

  (3)维生素类

  维生素C和维生素E联合应用治疗黄褐斑较单用疗效好。推荐口服,维生素C 0.2 g,每日3次,维生素E 0.1 g,每日1次。

  2.外用药物

  (1)氢醌

  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黄褐斑的药物组合。常用浓度2%-5%。通常每晚使用1次,治疗后4-6周可有明显效果,6-10周效果最佳,好转率可以达到37%-72%。

  (2)壬二酸

  15%-20%乳膏,每天2次,疗程6个月。

  (3)外用氨甲环酸

  包括5%氨甲环酸脂质体凝胶、3%氨甲环酸溶液等。

  (4)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一种从黄孢原毛平革菌中提取出的活性酶,具有降解黑色素的能力。

  (5)其他

  包括2%苯丙氨酸乳膏、10%硫酸锌溶液、3%西酸模乳膏、0.3%丁雷锁辛乳膏、4%二乙酰伯尔定碱精华液、1%氟他胺乳膏等。

  (6)联合治疗

  4%氢醌、0.01%氟轻松醋酸酯、0.05%维A酸的乳膏被推荐为黄褐斑的基础治疗方案。

  3.激光治疗

  (1)无创非剥脱式激光:Q开关激光和强脉冲光。

  (2)有创剥脱式激光:二氧化碳激光和铒激光。

  (3)介于有创和无创之间的点阵激光。

  4.剥脱治疗

  果酸换肤、水杨酸换肤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