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广东大部分地区迎来了百年一遇的“飘雪”奇景,霎时间整个广东省的网民们都沸腾了,继而使朋友圈成为今年广东寒冬里最温暖的一片热土。今年最强寒潮来袭,天气异常寒冷,广东省政府应急办提醒广大市民迅速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与此同时,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温炬主任温馨提示,家里有小朋友的,需要帮宝宝预防冻疮的发生。
湿冷来袭 冻疮趁虚而入
何谓“冻疮”?冻疮是冰点以上的低温与高湿度联合(湿冷环境)暴露所致的一种局限性炎性红斑损害,气候生暖后自愈。通俗一点说,在湿冷的环境里,人身体的血液流通不畅,冻疮即会出现。
冻疮最喜欢扎根于手足、面颊、耳廓等末梢部位。末梢循环较差的人,如果长期置身于10℃以下的环境中,便易发生冻疮。因为,温度低于10℃时,手足、面颊、耳廓等末梢部位的皮下小动脉受到寒冷刺激,会出现收缩,久之血管麻痹而扩张,血流淤滞,静脉回流不畅,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使细胞损伤、组织水肿和炎性反应,从而发生冻疮。
宝宝每年都生冻疮该怪谁?
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的环境,人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流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血液循环差的手指和脚趾就容易长冻疮,看看下面几大因素:
*气候因素
寒冷的天气,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和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会影响身体的散热。
*全身因素
宝宝的体表面积与公斤体重之比相对成年人来讲较大,这决定了宝宝皮肤散热快、耗热多的特点。宝宝的皮肤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也比成年人更为敏感。当温度低于10℃,皮下小动脉收缩,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形成宝宝冻疮。
*穿着因素
比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或者长时间浸泡在凉水中均可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冻疮。
*生理因素
宝宝皮肤组织的含水量较成人高,也是宝宝易发冻疮的原因。
有些宝宝年年生冻疮,原因多为宝宝的皮肤表面温度低于其他宝宝,末梢循环比一般人差,部分宝宝的营养不良也会加重末梢循环障碍。
专家传授冻疮治疗必杀技
未破溃者:可以用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辣椒酊,维生素E软膏,10%樟脑软膏,必要时可内服血管扩张剂如烟酸。(宝宝口服剂量记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哦!)
有破溃者:可以用一些5%硼酸软膏,红霉素软膏。
注意:宝妈们不要盲目地用揉搓或者热水泡来自行治疗冻疮,因为力量或者温度控制不好,很容易使宝宝的皮肤组织受到二次打击,甚至发生感染,如果上述药膏不见好转,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防治冻疮谨记4个小贴士
让人如此难受的冻疮,倒也不至于防不胜防,温炬主任为大家提供一些预防小贴士:
1.注意保暖。如果上一年宝宝长了冻疮,第二年就要特别小心了!出门记得带上口罩、防风耳罩、手套等。鞋袜不宜过紧,保持鞋袜的干燥;
2.适当运动。适当增加宝宝的户外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每天定时给宝宝做一些皮肤揉搓按摩,宝宝手脚冰冷时,回到家不宜热水烫手,应尽量让肢体自然复温;
3.常规护理。易长冻疮部位应擦些护肤品,保护皮肤;
4.合理饮食。给予宝宝一些高热量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暴露部位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预防宝宝的发生。(通讯员:高龙 邓奕茂)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为了促进中国疤痕修复的技术水平,宣传疤痕修复尖端技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激光中心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疤痕患者,由中国疤痕修复学科带头人亲诊亲治,整形优惠高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