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溃疡(褥疮)是中老年人长期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很多心脑血管病人、心脏病病人、瘫痪病人,都要长期卧床,需要不间断的翻身和擦洗,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产生压疮,令家人和护工烦不胜烦,那到底如何才能防止压疮的发生呢?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目前是广东省内,唯一一家可以治疗重度压疮的医院。笔者近日专访中山一难愈性伤口科研治疗组王维平教授,针对压疮病人在家中的护理,提出了具体的“四大纪律”。
“四大纪律”第一条:出现水疱,立刻就诊
发生压疮,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长期卧床,身体的某一个部位长期受压,皮下脂肪和肌肉组织血液循环不畅,缺乏运动,发生坏死,最终皮肤破溃,出现压疮。
王维平教授强调:由于皮肤真皮层比较坚韧,往往是皮下脂肪已经坏死,肌肉组织已经开始腐烂,皮肤仍然可以完好,只是出现轻微的水疱、红斑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烂苹果理论”。
一个看似完好的苹果,只有表皮有一部分颜色发暗,但是一旦切开来,苹果内部大面积腐烂。压疮也有着相似的原理。病人的压疮创口看似很小,但是内部腐烂出的空洞已经很大。所以,长期卧床的病人,一旦出现水疱,或者按压后皮肤颜色长时间不能恢复等症状,就表明皮下组织已经受损,需要及时治疗。尤其是臀、大转子、背、腰、等长期受压的部位。
到了夏天,腰臀部汗液分泌旺盛,透气差,更要勤翻身,勤擦洗,保持通风,保持干燥。
“四大纪律”第二条:尽可能站立或者坐起来
压疮病人治疗的终极目标是康复,能够站立行走,至少能坐起来。在压疮治疗中有一句话:“如果病人能站起来,压疮愈合的希望立刻大大增加”。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站”、“坐”在压疮治疗中的重要性。因此,只要病人病情充许,就应该立刻坐起来。
长期卧床,必然会带来压疮,,营养不良,精神疲倦,肌肉萎缩、关节硬化等等并发症。只要能坐起来或者站起来,这些并发症也就容易治愈。不仅如此,如果长期卧床的病人能都站立或者坐起来,将对患者的自信心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病人也会更乐于接受治疗。
王维平教授针对压疮病人的治疗质量,提出了“康复前移”的概念。在其他病症的治疗中,都是等手术或者药物治疗完成后才开始恢复锻炼,但是在压疮治疗中,运动的作用非常大,因此,要积极的鼓励病人,尽早的坐起来和尽早的站起来。
至于病人“坐”的姿势,同样有讲究,王维平教授推荐尽量采取“骑跨坐”的姿势,即病人面向椅子的靠背,两腿分开,跨坐在椅子上。这样,长久以来受压的骶尾部和大腿外侧的大转子部就不会再受到外界的压力,有利于压疮愈合和康复,为下一步站起来做好铺垫。
“四大纪律第”第三条:压疮病人更好吃好,保证营养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王维平教授发现:发生压疮的病人大多很瘦。为什么呢?王维平教授解释道,长期的卧床,很容易导致病人的胃口下降,同时肠道的消化能力减弱,而且多有便秘,造成营养不良。而创口的愈合又需要大量的营养,因而导致很多病人迟迟不能康复,病情反复拖延。
广东人有一些不成文的习俗,认为有了伤口不能吃鸡蛋,容易化脓,有了伤口不能吃鱼,容易留疤痕。王维平教授笑谈:完全没有必要。鸡蛋和鱼肉都是很好的营养源,病人如果胃口好,可以放开肚皮吃。
那如果病人没有胃口呢?王维平教授建议家属做一道简单的“绿稀饭”——煮好稀饭后,将鱼肉(去刺)、鸡蛋、蔬菜、稀米饭等放在搅拌机中搅拌煮熟,喂给病人食用,不仅容易消化,而且营养丰富。如果是鼻饲,可以适量加水。
另外,王教授也提醒:无论压疮病人牙齿多少,一定要记得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又可以提高食欲。
“四大纪律”第四条:一定保持干燥、清爽
夏季即将到来,压疮病人的夏季护理让很多患者家人发憷,非常担心。那么,夏季的护理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点呢?
王维平教授强调:由于护理难度大,很多压疮实际上都是由于家人的麻痹大意造成的。夏季,一定要保证卧床的患者的清洁和干燥,尤其是瘫痪患者,由于失去知觉,即使发生了压疮也不会有痛感。这就需要家人有着灵敏的嗅觉了,一旦发现异味,立刻清理干净。
因为压疮大多数都发生在腰臀部,靠近会阴,清理不及时的话大小便容易流向创口,滋生细菌,诱发感染,这时就一定要认真清洗;其次,一定要保证创口附近皮肤的干燥,如果出汗较多,可以用电吹风保持一定的距离,慢慢吹干。
一些家属为了简便,喜欢给患者用大量的爽身粉。王维平教授提醒,如果患者有皮肤问题,咨询医生后使用皮炎平就可以了,不要光用爽身粉。夏季出汗多,不及时清洗的话反而容易在患者皮肤上堆积,形成污垢。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蔡明花)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