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医祛斑 还你靓丽容颜

2010-05-03 00:25: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中医认为,黄褐斑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气血不能荣于面为主要病机。气血不足,肾水不能上承;肝气郁结,失于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颜面气血失和。

  黄褐斑古称“面尘"、“肝斑”、“黧黑斑”,俗称 “蝴蝶斑”,以发生于面部对称性褐色色素斑为主要特征,多见于怀孕分娩前后的女性,一般认为,黄褐斑与雌激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也与日晒、长期使用化妆品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某些慢性疾病如月经不调盆腔炎、肝病、甲亢、慢性酒精中毒、结核、肿瘤等有关。

  中医认为,黄褐斑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气血不能荣于面为主要病机。气血不足,肾水不能上承;肝气郁结,失于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颜面气血失和。外部容颜只是人体这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它的荣衰与脏腑、经络、气血有密切联系。只有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旺盛,才能青春常驻。因此,中医美容从补益脏腑、调节经络着手,这才是真正的、根本的美容方法。

  针灸科医师解释,中医祛斑中的美容施针多选补益调和功效的穴位,以针刺、艾灸对局部皮肤及穴位进行刺激,应用迎、随、补、泻的手法激发经气,使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面部的血液循环加快,从而达到养护皮肤、延缓衰老、治疗面部皮肤病的目的。针刺法采用银针刺入穴位及患病处皮肤,再施以适当手法,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痛及冷热等感觉。灸法则是应用艾柱等药物放在相应的穴位及部位上用火点燃,通过药物的渗透及局部效应,使机体产生各种生理反应,达到抗衰老、美颜润泽以及治病的目的。

  中医治疗黄褐斑,通过整体观念内外结合,辨证论治,标本兼治,配合中药疏肝达气、化瘀消斑、滋补肝肾、育阴消斑为法,外敷中药玉荣散,将该方药研为粉末,取少量水调和敷面,隔日一次。

(实习编辑:杜念念)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结节性硬化症
  • 卡马西平片

    1.复杂部分性发作(亦称精神运动性发作或颞叶癫癎)、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上述两种混合性发作或其他部分性或全身性发作;对典型或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孪或失神张力发作无效; 2.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发作,亦用作三叉神经痛缓解后的长期预防性用药。也可用于脊髓痨和多发性硬化、糖尿病性周围性神经痛、患肢痛和外伤后神经痛以及疱疹后神经痛; 3.预防或治疗躁狂-抑郁症;对锂或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无效的或不能耐受的躁狂-抑郁症,可单用或与锂盐和其它抗抑郁药合用; 4.中枢性部分性尿崩症,可单用或氯磺丙脲或氯贝丁酯等合用[详细]

    去看看 ¥0.0
  • 卡马西平胶囊

    1.复杂部分性发作(亦称精神运动性发作或颞叶癫痫)、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上述两种混合性发作或其他部分性或全身性发作;对典型或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孪或失神张力发作无效。2.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发作,亦用作三叉神经痛缓解后的长期预防性用药。也可用于脊髓痨和多发性硬化、糖尿病性周围性神经痛、患肢痛和外伤后神经痛以及疱疹后神经痛。3.预防或治疗躁狂-抑郁症;对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无效的或不能耐受的躁狂-抑郁症,可单用或与锂盐和其他抗抑郁药合用。4.中枢性部分性尿崩症,可单用或氯磺丙脲或氯贝丁酯等合用。5.[详细]

    去看看 ¥0.0
擅长结节性硬化症专家更多
  • 章俊主治医师江西省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皮肤性病学主治医师,擅长常见皮肤病、性病及遗传性皮肤病的诊断、治疗。

  • 吴涛罗湖区人民医院东门门诊

    擅长领域: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在结节性硬化症(TSC)、小儿癫痫、精神运动语言发育障碍、头痛、抽动障碍、多动症、肌无力、各种神经遗传代谢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陈旭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脑血管病(中风等)、帕金森氏病、各种痴呆(AD、VaD等)、各种脑炎、格林-巴利综合症(AIDP)、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CIDP)、脊髓炎、脑瘤、癫痫、运动神经元病、遗传性共济失调、多系统萎缩、多颅神经损害所致的各种神经科综合症、脊髓出血、脊髓损伤、脊髓压迫症、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病、放射性脊髓病、痉挛性截瘫、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结节性硬化(TSC)、Fahr氏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多发性硬化(MS)、重症肌无力(MG)、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白质脑病、淀粉样脑血管病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