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研究

2009-06-22 07:11: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是一种多因素的、原因不明的、具有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病,其原因不明,普遍...可累及皮肤、关节、浆膜、心脏、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

  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研究

  过去的 25年里,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遗传因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重 要作用。早期文献报道SLE有家族聚集性,而且无症状亲属常有循环自身抗体。以后又发现 同卵双生子一起发病的机率较异卵双生?a href="http://jbk.39.net/keshi/pifu/pifubing/490b3.html" target="_blank" class=blue>痈?0倍;一个家庭中大于1例病人的发生率高,约1 5%;相关研究发现在SLE病人中,一些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对照组。随着研究进展,SLE和遗 传标志物的关联更明确了。最明显的是SLE病人某些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位点频率增加。其 他和SLE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补体基因缺陷、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Ro/SSA、补体受体1、 免疫球蛋白Gm和Km同种异型、T细胞受体、TNF-α、Fc-γ受体IIA和热休克蛋白等。本文 将对SLE遗传机制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1 、 HLA和 SLE 相关性

  1.1 HLA Ⅰ类和Ⅱ类基因和 SLE 相关性

  1971 年首次报道 SLE 病人中 HLA-B8 频率增加,并与 SLE 有一致关系。但后来发现这只是 HLA- B8 与 HLA-DR3 和 DQ2 之间的连锁不平衡。 Reinertsen 等 [ 1 ] 首次发现在白人 SLE 患者 中, HLA-DR2 和 HLA-DR3 各自的频率增加,同时发现 DQ1 和 DR52 频率增加,前者与 HLA-DR2 和 HLA-DR6 连锁不平衡,后者与 HLA-DR3 、 DR5 和 DR6 连锁不平衡。 Schur 等 [ 2 ] 发现 白人 SLE 患者中, 75% 有 HLA-DR2 ,或 HLA-DR3 ,或二者均有。对南欧白人 SLE 病人研究发现 , HLA-DR3 , DQ2 单倍体有两个位点频率增加: D8 、 DR3 和 B18 、 DR3 。前者有一个 C4A 基因缺 陷,后者有 C4B 基因缺陷 [ 3 ] 。日本人有较低的 HLA-DR3 频率,但 SLE 患者并不少。 K ameda 等 [ 4 ] 发现 HLA-DR2 频率在日本 SLE 病人中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 SLE 危 险性的特异性 HLA 单倍体为 HLA-DRB1  1501 , DQA1  0102 , DQB1  0602 。日本病人最常见的 DR2 单倍体 DRB1*1502 和 DQB1*0601 与 SLE 不相关。在中国 SLE 病人, DRB1*1501 和 DQB1*0602 单 倍体频率增加 [ 5 ] 。

  HLA-DP 等位基因和 SLE 相关较少,因该基因和其他Ⅱ类基因连锁不平衡较弱。研究还发现 SL E 某些临床症状和 HLA 基因强相关。 Schur 等 [ 2 ] 报道狼疮肾炎与 HLA-DQ1 相关,心包 积液与 HLA-Aw32 相关。 Kawai 等 [ 6 ] 报道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日本 SLE 病人 HLA-B 7 和 B61 频率增加。而且, HLA Ⅱ类分子与各亚组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比和疾病本身的相关性高。

  1.2 HLA Ⅱ类分子和 SLE 病人体内自身抗体的相关性

  SLE 以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其临床表现和一定的自身抗体相关,在某些情况自身抗 体可能直接参与病理过程。而且, HLA 分子是免疫应答基因的产物,参与 T 细胞依赖的抗原特 异性免疫反应。所以,特异 HLA 等位基因和某一自身抗体的相关性强于和 SLE 本身的相关性。

  1.2.1  抗双链 DNA 抗体 ( 抗 dsDNA 抗体 ) : dsDNA 抗体见于 40% ~ 60% 的 SLE 病人,对 SLE 高度特 异,并和弥漫增生型肾小球肾炎相关,抗 dsDNA 抗体和 DNA 的免疫复合物可在狼疮肾炎中发现 。 Griffing 等首次报道 HLA-DR3 和微孔滤过分析法检测的抗 dsDNA 抗体强相关。而 Ahearn 等 发现 Farr 法检测的高滴度抗 dsDNA 抗体和 HLA-DR2 相关。 Schur 等 [ 2 ] 认为与 HLA-DR 7 相关。 Khanduja 等 [ 7 ] 用 DNA 寡克隆定位方法发现 96% 有抗 dsDNA 抗体的病人有 HLA- DQB1*0201( 和 DR3 及 DR7 连锁 ) ;尽管抗 dsDNA 抗体和狼疮肾炎密切相关,这些等位基因和狼疮 肾炎无特异相关性。而 Fronek 等 [ 8 ] 发现狼疮肾炎病人 HLA-DQB1  0502 、 DQB1*060 2 和 *0603 增加。 HLA-DQB1 的三个等位基因: 0201 、 *0602 及 *0302 和抗 dsDNA 抗体相关,它 们在 DQ β链最外功能区的第 26 位均为亮氨酸,提示可能是此自身免疫反应的关键。

  1.2.2  抗 Sm 和 snRNP 抗体:抗小细胞核核糖核蛋白 (snRNPs) 参与 mRNA 的剪切,其自身抗体 常出现在 SLE 病人血清中,尤其是黑人病人。抗 Sm 抗体是针对 U1 、 U2 、 U4-6snRNPs 的自 身抗体,对 SLE 高度特异。抗 U1RNP 抗体常和抗 Sm 抗体一起出现在 SLE 病人中,但也出现在无 S m 抗体的 SLE 病人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硬皮病皮肌炎病人。在一些 SLE 病人,抗 U1RNP 抗体 和雷诺现象、肌炎、心肌炎和 / 或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Smolen 等 [ 9 ] 同时发现有抗 Sm 抗体和抗 U1RNP 抗体的白人 SLE 病人 HLA-DR4 频率增高 ,而 Nishikai 等 [ 10 ] 报道有抗 U1RNP 抗体的日本病人 DQ3 、 DQ7 、 DQ8 和 DQ9 频率增加 。 Olsen 等 [ 11 ] 使用分子定位方法发现 HLA-DR2 和抗 Sm 抗体相关 ( 同时有或没有抗 U1 RNP 抗体 ) ,且 DQA1*0102 和 DQB1*0602 频率增加,而后二者在有抗 U1RNP 抗体但无抗 Sm 抗体的 病人中频率明显下降,这组病人 HLA-DQ5 、 DQ7 和 DQ8 增加,作者推测这两个自身免疫反应关 键部位 HLA β链第 56 位,如为天冬氨酸,则产生抗 Sm 抗体,如为不带电荷氨基酸,则产生抗 U 1RNP 抗体。

  1.2.3  抗磷脂抗体:人们日益重视抗磷脂抗体 (APAs) 在 SLE 中的角, APAs 和血栓形成事 件如中风、癫痫、舞蹈症及其他神经症状、血小板减少、 Libman-Sacks 无菌性心内膜炎、 网状青斑、反复流产相关,这些临床症状可出现在非 SLE 病人中,并命名为原发性抗磷脂抗 体综合征 (PAPS) 。 Arnett 等 [ 12 ] 发现在有狼疮抗凝物的英国病人中, HLA-DR5 、 DQ w7 单倍体增加,这些病人包括 SLE 、其他结缔组织病和 PAPS 。尤其是 HLA-DQ7 ,存在于 70% 有 狼疮抗凝物的病人中。而 HLA-DQ7 阴性的病人都有 HLA-DQ8 、 DQ9 和 / 或 DQ6 。所有这些 HLA 等 位基因 71 到 77 位氨基酸序列相同 (TRAELDT) 。最近 Vargas-Alarcon 等 [ 13 ] 发现 HLA -DR5 , DQB1*0301 单倍体频率增加。磷脂的自身免疫反应是异质的,至少有一个是针对β 2 糖蛋白 1 的。 Day 等 [ 14 ] 报道 HLA-DQB1*0302 和 *0402 在有抗β 2 糖蛋白 1 抗体的 SL E 和 PAPS 病人增高,而 HLA-DQB1*0602 频率减低。

  1.2.4  抗 SSA(Ro) 和 SSB(La) 抗体:抗 SSA 和抗 SSB 抗体常见于 SLE 和干燥综合征。抗 SSB 抗 体很少单独存在,且在干燥综合征中比在 SLE 中多见。 Bell 和 Maddison 首次报道抗 SSA 抗体阳 性的白人 SLE 病人有较高频率的 HLA-DR3( 和 HLA-B8) ,同时发现一个高频率的 HLA-DQ2 和 DR 3 连锁,而在 DR3 阴性的抗 SSA 抗体阳性病人中 HLA-DR2 频率增加。 HLA-DR2 和 DR3 的一同出现 与抗 SSA 抗体强相关。 Hochberg 等证实抗 SSA 抗体 ( 无抗 SSB 抗体 ) 和 HLA-DR2 见于年轻时起病 的 SLE 病人,而抗 SSA 抗体伴随抗 SSB 抗体和 HLA-DR3 见于年老时起病的 SLE 病人。

  干燥综合征常伴随 SLE ,而且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 SLE 在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方面有许多重叠, 同时这两种病人都有抗 SSA 和抗 SSB 抗体,并和相同的 HLA 相关。 Hamilton 等 [ 15 ] 用 E LISA 法检测 SLE 病人抗 SSA 和 SSB 抗体水平与 HLA-DR 和 DQ 的相关性,发现 HLA-DQ1/DQ2 杂合子 体内抗 SSA 和抗 SSB 抗体水平较高,而且 HLA-DR3 与抗 SSA 和抗 SSB 抗体相关性较 HLA-DR2 强, HLA-DR2 只与抗 SSA 抗体相关。而 Hartung 等 [ 16 ] 在德国 SLE 病人中发现只有 HLA-B8 , DR3 单倍体与抗 SSA 和抗 SSB 抗体相关,尤其是抗 52 000 SSA 抗体。

  使用 RFLP 方法检测有抗 SSA 和抗 SSB 抗体的白人和黑人 SLE 或干燥综合征病人的 HLA-DR 和 DQ 等 位基因, Arnett 等 [ 17 ] 显示在所有种族中白人的单倍体 -HLA-DR17 , DQw2.1 与这 些自身抗体相关,而黑人的单倍体 -HLA-DR18 , DQw4 在黑人病人中未增加。由于 HLA-DR17 和 DR18 结构相似,仅 4 个保守氨基酸不同,所以与此自身免疫反应最相关的 MHC Ⅱ类分子是 HL A-DQ 等位基因,尤其是 HLA-DQ2.1 ,而不是 HLA-DR3 。而且,在有抗 SSA 抗体的黑人病人 中,种族通婚起了一定作用,因为这些黑人中, HLA-DR17 , DQw2.1 单倍体增加。此外,约 25% 抗 SSA 和抗 SSB 抗体阳性的病人是 HLA-DQ6(DQ1 的一个亚型 ) 和 DQ2.1(DQ2 的一个亚型 ) 的 杂合子,而在抗 SSA 抗体阴性的 SLE 或干燥综合征病人和种族匹配的正常对照中,仅 2% ~ 5% 为 杂合子。 HLA-DQ2.1 阴性抗 SSA 抗体阳性的病人中, HLA-DQ6 成为最强相关的 HLA 分子。

  1.3 HLA Ⅲ类基因与 SLE 相关性

  1.3.1  补体缺陷:补体成分的遗传缺陷,尤其 C4 ,是 SLE 易感性的独立危险因子。在欧美 白人、黑人、日本人、中国南方人、朝鲜人和墨西哥人, C4A 遗传缺陷与 SLE 相关。在白人中 , C4A  Q0 是 HLA-B8 , DR3 单倍体 C4A 和 21-OHA 基因缺失的结果。 HLA-B8 , DR3 与白人 SLE 相 关可能是由于该单倍体至少有两个遗传位点 (HLA-DQ2 和 C4A) 和疾病易感性相关。

  尽管补体受体基因不与 MHC 连锁,理论上该基因异常能造成免疫复合物清除功能低下,而致 组织损伤。早期研究发现, SLE 病人有红细胞补体受体 1(CR1 ;以前的 C3b/C4b 受体 ) 表达的一 个遗传缺陷。 CR1 基因位于第 1 对染色体,目前知道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多态性:①大小,有 4 个不同分子的等位基因 (A , B , C 和 D) ;②用 Hind Ⅲ RFLP 检测高表达或低表达;③存在 Kn ops/McCoy 血型抗原。尽管几个研究提示 CR1-C 和 B 等位基因可能在 SLE 病人中增加,但 Mould s 等 [ 18 ] 主持的一个包括白人、黑人、拉美 SLE 病人的大规模研究显示 SLE 与 CR1 不同 大小等位基因无显著相关。在表达多态性方面,研究提示 RFLP 检测的低表达表型在 SLE 病人 ,尤其是黑人病人中增加 [ 18 ] 。

  1.3.2  肿瘤坏死因子 (TNF) :位于 MHC Ⅲ类基因区的 TNF- α基因的多态性已被 RFLP 和微卫 星图谱证实。 Jacob 等 [ 19 ] 检测了人和小鼠 SLE 中 TNF- α多态性和在血清中水平。 在[新西兰黑鼠 (NZB) ×新西兰白鼠 (NZW) ] F1 小鼠中 TNF- α水平较低,这是 NZW 亲代提供的 遗传特征,而且, TNF- α被替代后 F1 小鼠狼疮肾炎的发病时间显著推迟了。在 SLE 病人和正 常对照中,低水平 TNF- α和 HLA-DR2 , DQ1 单倍体相关,而高水平 TNF 和 HLA-DR3 , DR4 单倍 体相关。

  1.3.3  热休克蛋白 (HSP70) : HSP70 是高度保守的应激蛋白家族中的一个,最近发现该家 族在自身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 SLE 病人中发现抗 HSP70 和其他应激蛋白的自身抗体。

  2 、 TCR 基因和SLE

  因为 MHC Ⅱ类分子呈递抗原性多肽到 CD4 + 辅助 T 细胞的 TCR ,所以 TCR 多态性可能也与疾病 易感性和 / 或自身抗体生成相关。在一些 SLE 病人,尽管有相关 MHC 等位基因,但都不产生特 异性自身抗体,可能是由于没有 TCR 的作用。有关 TCR 多态性的知识远比 MHC 的少。表型正常 的 TCR β链基因缺乏的 NZW ,与 NZB 交配产生 NZB/NZWF1 杂交 SLE 小鼠模型,首次提示 TCR 基因可 能在 SLE 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后来的研究显示 TCR β链基因缺失对 NZB/NZW 杂合子自身免 疫性无显著效应,而更强调了 MHC 的重要性 [ 20 ] 。 Frank 等 [ 21 ] 报道有抗 SS A 抗体的 SLE 病人一个 Bg1 Ⅱ TCR β 9.8-kbRFLP 片段和一个 Kpn Ⅰ TCR β 1.75-kbRFLP 片 段的组合增加,占 76% ,而无抗 SSA 抗体的病人中仅 41% ,在 SLE 病人和正常对照中,这种 TCR 恒定区 RFLPs 片段的组合无差异,提示它只和抗 SSA 抗体的生成相关。而且, TCR β RFLP 组合 在有抗 SSA 抗体而无抗 SSB 抗体的病人中的发生频率要高得多,尤其是有 HLA-DQ1 的病人,提 示 MHC 和 TCR 多态性可能对 SLE 某些自身抗体亚组很重要。

  3 、免疫球蛋白基因和SLE

  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重链 (Gm) 和轻链 (Km) 基因与 SLE 相关。 Gm 基因位于人第 14 对染色体, Km 基因位于人第 2 对染色体,都显示了中度多态性。某些 Gm 蛋白标志物的杂合子较纯合子的 SLE 易感性增加。 Hartung 等 [ 22 ] 检测了 323 个欧洲白人 SLE 的 G1m 、 G2m 、 G3m 、 A2m 和 Km 的同种异型和其表型,发现 Gm 与疾病及其临床亚组、自身抗体或 HLA 等位基因无相关。狼疮 肾炎病人中,一个抗 DNA 独特型, IdGN2 ,在血清中水平较无肾炎者升高,而且,在受损肾脏 中能发现这个病理性抗体。但未发现 IdGN2 和 HLA Ⅱ类分子相关 [ 23 ] 。

  4 、 Fc- γ受体基因和 SLE

  IgGFc 受体影响吞噬功能、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介质的释放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有效清 除。 3 个不同 Fc- γ基因位于人第 1 对染色体,有 3 个 -Fc γ R Ⅰ、 Pc γ R Ⅱ、 Fc γ R Ⅲ。以前的 研究提示 Fc 受体功能缺失 ( 遗传性或获得性 ) 可能在 SLE 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最近 Salmon 等 [ 24 ]研究 Fc γ R Ⅱ等位基因发现一个令人吃惊的偏斜 - 在黑人 SLE 中,尤其是在狼疮肾炎 病人中, H131( 高反应 ) 显著增加,而 R131( 低反应 ) 等位基因显著降低。 H131 等位基因产物是 人唯一能清除 IgG 2 亚组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的 Fc 受体。在白人 SLE 未发现此现象。提示 在不同种族中,不同遗传系统可能参与 SLE 易感性和发病。最近, Fc γ R Ⅲ a 也显示与 SLE 相关 ,低亲和力受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增加,而高亲和力受体的等位基因频率降低,该受体与 IgG1 和 IgG3 有不同的亲和力。

  5 、凋亡基因和 SLE

  近来人们认识到凋亡,又叫程序性细胞死亡,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在某些小鼠株, lp r 和 gld 突变导致淋巴细胞增生,产生与人类 SLE 和干燥综合征类似的自身免疫反应。最近一 个大的进展是将 lpr 缺失定位在 Fas ,而 gld 缺失在 Fas 配体。小鼠模型遗传缺陷引起的免疫功 能变化是复杂的,参与凋亡的基因有 TNF 和 TNF 受体家族、 bcl-2 、 p53 、 myc 等。

  综上所述,尽管人们对 SLE遗传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种族差异、临床异质性(可能为 遗传异质性)、较低的外显率以及环境因素的作用等,导致研究人类SLE易感性存在很多困难 。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39健康网皮肤科

(实习编辑:易校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病
  • 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

    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后遗症伴有记忆减退及注意力集中障碍的症状改善。[详细]

    去看看 ¥174.0
  • 醋酸泼尼松片

    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用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多肌炎,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肌炎,血管炎等过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以及适用于其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病症等。[详细]

    去看看 ¥29.32
  • 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是广泛应用的抗癌药物之一,治疗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尤文瘤、软组织肉瘤以及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都有明显疗效。目前环磷酰胺多与其他抗癌药级成联合化疗用于临床治疗。本药也作为免疫抑制剂治疗非肿瘤疾患。[详细]

    去看看 ¥0.0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