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元治好了疥疮
徐世禄先后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皮肤科看病,并做了化验和检查。两家医院共同的诊断结论是:“疥疮”。医院为他开了四盒“疥灵霜”,仅花了100多元。经过一段时间的涂擦,皮肤瘙痒很快减轻,不久就痊愈了。
病好了,徐世禄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暗暗觉得自己很冤:明明我得的不是梅毒,陈主任却认定是梅毒,还扔进去几千元治疗费,这不是故意在欺骗我吗?徐世禄把自己治病受骗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公司的领导和周围的同事诉说。大伙听后,都很气愤。
徐世禄所在公司的房先生和黄先生自告奋勇地为徐世禄到医院交涉,要讨回公道。房先生到某医院钟鼓楼门诊部肛肠科找到了陈主任向他咨询徐世禄患病情况并要求出具其诊断结果证明,陈主任竟然在诊断书上写下这样的结果:“梅毒螺旋体联合感染,龟头、阴部及下肢内侧均有典型梅毒脓胞疹出现,进行联合抗感染治疗。”
黄先生事先学习了相关的法律、药典并查找了一些资料,他找陈主任理论:“你的行为违反了医师法,构成了欺诈行为。”他追问陈主任有没有行医证书、有没有主任资格证书?陈主任不拿出相关的证书,也不让看,甚至还口口声声地说:“我没有欺骗他,我把他的病治好了。”
黄先生拿出两家医院的诊断结果给陈主任看,并严正地对他说:“你这是向无知的患者进行赤裸裸的欺骗!”开始,陈主任并不承认自己有欺骗行为,还狡辩地说:“这是我们三个大夫共同诊断的结论。”后来陈主任终于承认向患者多收了1000多元,表示可以退钱。但当徐世禄找到陈主任时却被拒绝退钱。徐世禄被迫找该医院有关部门反映看病受欺骗的情况。一位科长听后挖苦地对他说:“你如果缺钱花了,我可以给你500元,或者800元。”邻居房老师听到徐世禄的遭遇后十分义愤,亲自出面陪同徐世禄到区卫生部门申诉,却遭到冷遇和推托,有关人员甚至不负责任地对他们说:“我们表示中立,不介入此纠纷,你们还是去找医院有关部门去解决问题吧。”这样,徐世禄患病受骗一案迟迟得不到解决,拖至如今。
市消协受理徐世禄的投诉后,专门派工作人员到医院了解情况。医院领导对此事很重视,并把此事作为反面教材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教育,并采取措施,对涉及到的有关当事人和责任人分别做了解聘处理和经济处罚。如陈主任被解聘,医院和有关科室的负责人等8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处罚。市消协和这家医院有关部门领导对徐世禄欺诈案进行认真的分析,双方达成了共识,同意赔付徐世禄人民币8000元。
■投诉欺诈有法可依
普通的皮肤病疥疮为什么会被诊断成梅毒?仅仅是诊断失误吗?据皮肤性病科专家介绍,疥疮和梅毒根本不容易混淆。两种病的病因不同,疥疮是由疥虫传染的,只表现出单纯的皮肤症状,容易出现在指间、手腕内侧、下腹部等皮肤薄嫩的地方。而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不仅有皮肤症状,也会侵害内脏。
疥疮容易出现在卫生条件不好或集体居住的地方(如通铺),如果症状典型的话,仅凭肉眼就可判断。由于早年曾流行过,所以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认得。医生即便认不出疥疮,但是经USR(梅毒抗体)检验为阴性后,即可断定不是梅毒,绝不应诊断为梅毒。专家认为,陈某很可能不具备行医资格,或是租借了医院的门诊部只为赚钱。他提醒大家有病要去可靠的医院治疗。
至于病人如何保障自己的权利,市消协投诉与法律事务部的郎主任认为,对这种欺诈行为,《消法》中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北京市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北京市实施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欺诈行为之一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其中又列举了欺诈的现象,如第二款:“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陈某等人的所作所为完全违背了《北京市实施办法》的规定,丧失了一个医生应有的职业道德。
(实习编辑:古茜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利湿、利尿、健胃理气的功效,而香椿独特的味道,还有醒脾开胃、增加食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