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皮肤病 > 正文

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2008-06-03 16:32: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但对脓肿形成者应给予切开并充分引流;对局部炎症明显者应先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再行一期切除缝合。因此围手术期对感染的控制尤为重要。加布里尔(Gabriel) 强调一期缝合必须注意下列禁忌证:①以前作闭合手术, 现为复发者;②病变范围超过7.5 cm;③窦道外口离中线3 cm以上;④囊肿中未见分泌物;⑤体毛太多者。

  目前对藏毛窦的认识尚存在分歧,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一种获得性病变,由于毛发长入皮肤或皮下组织使囊肿容易感染,窦道不易愈合。亦有人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但在婴儿的中线位肛后浅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驱病变,反之,本病多发生在青春期会阴、臀部多毛的男人,其毛发生长和皮脂腺分泌增加,且常有感染,刺激和深部组织有毛陷入等因素存在,因此后天性疾病的观点比较为大家所接受。当然也有些情况如未发生感染的藏毛囊肿等不能完全用获得性疾病来解说。本组病例中发病患者均为男性,且均为维吾尔族,说明该病的发病与性别及种族有关。

  藏毛疾病的诊断较为困难,通常表现为骶尾部反复脓肿,多能自动破溃形成窦道,与普通的肛瘘和肛旁脓肿较难鉴别。临床上,藏毛疾病所致窦口多在臀沟处,窦道的走行方向,多向头颅侧,很少向下朝向肛管,肛管内没有内口,常不能触及肛瘘典型的条索样的肿块。而肛瘘的外口距肛门近,瘘管行向肛门,肛管内有瘘口,肛周可触及条索样肿块。本组13例窦口均位于骶尾部,窦道行向头颅侧, 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1~5 cm,而且未见内口。因此在临床上有上述特点的病变,应考虑藏毛疾病的可能,不应将是否有毛发作为诊断此病的唯一依据。

  目前国内外介绍的手术方法大致可归结为3种:单纯窦道或囊肿切开引流术、病灶切除和创面敞开引流术以及一期切除缝合术。单纯窦道或囊肿切开引流术只能达到引流排脓的目的,故仅适用于局部感染有脓肿形成的病例。对不伴感染的病例则须采用病灶切除和创面敞开引流术或一期切除缝合术。但创面敞开引流术大大延长了住院治疗时间(2~3 个月) ,反复换药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负担, 并且复发率有时可高达20%。笔者认为一期切除缝合术适用于大部分潜毛窦病例。但对脓肿形成者应给予切开并充分引流;对局部炎症明显者应先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再行一期切除缝合。因此围手术期对感染的控制尤为重要。加布里尔(Gabriel) 强调一期缝合必须注意下列禁忌证:①以前作闭合手术, 现为复发者;②病变范围超过7.5 cm;③窦道外口离中线3 cm以上;④囊肿中未见分泌物;⑤体毛太多者。

  本组13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未见复发。笔者认为,藏毛窦并发感染时, 应先行抗感染治疗,包括全身用药及局部窦道冲洗。术前将原发和继发窦道内注入美蓝,使其窦壁及囊腔内染色,手术时切除范围适当,防止切除过多,损伤周围组织、神经;切除过少,病变复发。术中用电刀切除,电凝止血,不留线结以防感染、线结外溢。如皮肤张力过大,可先做减张缝合,或切口处另做减张切口,或放置引流条以充分引流。术后给与抗炎治疗病每日换药预防复发。

(实习编辑:吴晓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39热文一周热点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