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皮肤病 > 正文

302 例药疹的致敏药物及临床分析

2008-05-16 11:27: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在给药途径以口服占比例最高(57.3%),因口服为给药方式中最常用的,故而发生药疹的比例也较高。药物致敏的潜伏期最长20d,提示询问病人3周以内的用药史。此外,对于潜伏期长的致敏药物也不可忽视,如别嘌呤醇其潜伏期常在20d左右,最长的可达36d

  药疹(Druyeruption)也称药物性皮炎(Dematitismedicicanentosa)是指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是过敏反应最常见的类型。通过分析302例药疹,显示药疹的发生在男女之间的比例为1:1.1,女性略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见,有文献报导药疹的发生,在男女性别之间的比例及在成年人各年龄段之间的比例无明显差异。在给药途径以口服占比例最高(57.3%),因口服为给药方式中最常用的,故而发生药疹的比例也较高。药物致敏的潜伏期最长20d,提示询问病人3周以内的用药史。此外,对于潜伏期长的致敏药物也不可忽视,如别嘌呤醇其潜伏期常在20d左右,最长的可达36d。

  从表1看,致敏药物共14大类78种类,排在前4位的分别为抗生素(38.6%)、解热镇痛药(20.3%)、生物制品(14.9%)、中药(7%)。抗生素类居首位,共117例(38.6%),这与抗生素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相关,其次为解热镇痛药与文献报道相似。抗生素中排次为青霉素类(16.9%)、头孢菌素类(15.2%)、喹诺酮类(3.3%)、硝基呋喃(3%)、磺胺类(2.6%)大环内酯类(1%),其中又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所占的比例为最大,应与这些药品在临床上所使用的频率高有关。青霉素类以口服为主,喹诺酮类主要为第三代,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也占一定比例,与文献报导药疹的发生与新型药物的应用密切相关相符合,说明临床医师用药时合理掌握指征的重要性,也提示在新型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中更应谨慎。生物制品中破伤风抗毒素(11例)、狂犬疫(10例)为多,提示人民卫生知识有所提高及对犬类管理的重要性。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者,临床上常采用小剂量分批注射,但事后依然有相当一部份会发生过敏反应。

  传统观念中,认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见于青霉素等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化学药物,对中草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了解不深。本文统计中药排第4位占7%,主要是感冒用药和针剂,由于感冒是常见病,感冒药是非处方药及多为复方剂型,加之广告的宣传,大部份患者均自行购药,可见存在滥用现象。陈红清就提出中成药在临床中的应用较多,但因其多为复方,所以常难以确定何种中药过敏。20世纪60年代,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统计的致病药物主要有4大类:磺胺类占首位,余依次是解热镇痛剂、抗生素类及镇静抗惊厥剂。到90年代,再次统计,结果显示其致病药物则以抗生素类跃居首位,而其中以头孢菌素为主;别嘌呤醇为主的抗痛风药与抗生素并列;其余依次为解热镇痛剂、镇静抗惊厥剂及磺胺药。陈红清也统计1988~1992年间尚无对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病例;1993~1997年间,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病例大幅上升,还出现了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病,而磺胺类药物过敏者有减少的倾向。由此见致敏药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药物种类、剂型的不断增加,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临床医生选择药物的改变而改变。从表2看,皮损类型以麻疹样型最多,占40.7%,主要致敏药是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类为主的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其次为荨麻疹型和多形红斑型、固定型,这与陈红清报道基本一致。荨麻疹型的致敏药主要是抗生素和生物制剂;多形红斑型的致敏药主要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药制剂;固定型仍以解热镇痛药居多;光敏皮炎型则以中药居多;但重症药疹(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重症多型红斑)主要致敏药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类为主的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

  本文所统计的肝功异常并非均见于重症药疹,也见于麻疹样型和多形红斑等非重症药疹,临床医师应给予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有病必医必药,因此药疹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抗菌素类药物引起的药疹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有学者认为滥用药物是引起药疹的原因之一。因此,严格掌握指征,按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提示用药,尽量避免大处方及多种易致敏药物同时应用,还应减少不必要的预防性用药,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此外,在用药前应认真询问药物过敏史,对于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人,应避免使用致敏药物及可能发生交叉过敏的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本文就有2例解热镇痛药所致的固定型药疹长达1~2年仍在用致敏药。另外医生应加强临床药理学、药物动力学或药物代谢学的知识学习,做到合理用药,这是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

(实习编辑:吴晓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麻疹样红斑型药疹
  • 马来酸氯苯那敏缓释胶囊

    本品适用于皮肤过敏症:荨麻疹、湿疹、皮炎、药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虫咬症、日光性皮炎。也可用于过敏性鼻炎、血管舒缩性鼻炎、药物及食物过敏。[详细]

    去看看 ¥0.0
  • 盐酸苯海拉明片

    用于皮肤黏膜的过敏,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药疹,对虫咬症和接触性皮炎也有效。亦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晕动病。[详细]

    去看看 ¥0.0
  • 马来酸氯苯那敏滴丸

    本品适用于皮肤过敏症:荨麻疹、湿疹、皮炎、药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虫咬症、日光性皮炎。也可用于过敏性鼻炎、血管舒缩性鼻炎、药物及食物过敏。[详细]

    去看看 ¥0.0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