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是什么影响了外用药的吸收?

2008-10-24 16:03: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外用药附着于皮肤表面后,须经过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再经过吸附、渗透、代谢和吸收的过程,才能完成对人体的治疗作用。

  外用药附着于皮肤表面后,须经过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再经过吸附、渗透、代谢和吸收的过程,才能完成对人体的治疗作用。药物经皮吸收程度遵循物质被动扩散的FICK定律,根据该定律,药物经皮吸收程度,与药物和赋形剂之间的分配系数、药物在角质层内的扩散系数以及涂于表皮上药物浓度成正比,与角质层的厚度成反比。除角质层外,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时经皮吸收的另一个通道,一些脂溶性药物可以通过这一通道透入皮肤,但不是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包括:

  1.角质层 儿童角质层薄,经皮吸收较成人强,如果体表大面积、高浓度用药可发生全身性吸收。

  2.皮损部位 不同部位经皮吸收能力有很大的区别,这主要是由于角质层厚度的差异所致。如手掌、足跖的角质层厚,药物的经皮吸收差,依药物透过能力的高低排列为耳后、阴囊、腹部、头皮、前臂及足跖。

  3.水合程度 角质层正常含有15%~20%的水分,增加角质层的含水量,即提高角质层的水合程度可大大提高药物的经皮吸收,封包疗法可提高药物疗效就是基于此原理。

  4.损伤及病变 搔抓、机械刺激、日晒伤等造成的皮肤损伤、皮炎湿疹银屑病、剥脱性皮炎等病变均可破坏角质层的结构,使皮肤的屏障受损,增加药物的吸收。

  5.药物的理化性质 具有亲水性和较好亲脂性的药物具有较好的通过经皮吸收的能力。解离的药物比不能解离的药物易于透入皮肤。药物浓度越高,经皮吸收越多。

  6.不同的剂型吸收不同 经皮吸收率的高低依次为硬膏>软膏>乳膏剂(油包水)>乳膏剂(水包油)>溶液。

  7.经皮吸收促进剂 又称增渗剂,分为三类,⑴亲脂性溶媒;⑵表面活性剂;⑶两组分系统。这些增渗剂能影响亲水层和亲油层及连续通道,促进穿透合吸收。

  8.其它 用药方式、剂量、温度、湿度等均影响药物的吸收。

(责任编辑:龙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神经性皮炎
推荐专家更多
  • 杨瑛主任医师深圳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对痤疮、湿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等多种皮肤病的诊治,尤其对皮肤病的外治有独特的见解。

  • 刘永生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擅长领域:皮肤激光、美容、抗衰老、白癜风、银屑病、痤疮及瘢痕、瘢痕疙瘩、皮炎湿疹等治疗。

  • 邢嬛主任医师北京京城皮肤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处理各种常见的儿童皮肤病,尤其是儿童色素性皮肤病(白癜风,无色素痣,贫血痣等)及过敏性皮肤病(湿疹,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