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谓:“疖者,初生突起,浮赤无根脚,肿见于皮肤,止阔一二寸,有少疼痛,数日后微软,薄皮剥起,始出青水,后自破脓出。”
2009-01-18中医将热疖归人“温毒”范畴,又称暑疖;有头疖又称石疖,无头疖又称软疖。病因为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或在日光下曝晒,感受暑毒而成;或由暑湿郁蒸肌肤,汗泄不畅,致生痤痹,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成。
2009-01-17黄芩、黄连须各15克,陈皮、甘草、玄参,马勃、薄荷、柴胡、桔梗各6克,白僵蚕、升麻各3克,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各9克。水煎服。
虽然强行把白发拔掉并不会使它越长越多,但却会伤害发根,特别是拔得太多的话,还可能引起皮囊炎。
毛囊炎的防治,主要是注意皮肤清洁,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外伤,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全身慢性疾病。
2009-01-14外阴毛囊炎的治疗并不难,首先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或清热解毒的中药坐浴,再外涂抗生素软膏或四黄膏、金黄膏。如果被感染的毛囊较多,疼痛明显,则应适当休息。如果毛囊炎反复发作,应注意检查是否有全身性疾病。
2009-01-13脓胞疮是由于婴幼儿抵抗力差,或有轻微的皮肤损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
2009-01-04疖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主要诱因是机体抵抗力低下、皮脂腺分泌过旺、皮肤破损和湿疹、痱子等皮肤病。此外,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和免疫力低下者(如长期使用激素者)也易生疖。
2009-01-04想想看,当你穿着尖尖的、硬硬的鞋子行走、磨损的时候,脚趾会被挤在鞋子前前方一个很小的三角区里,久而久之,趾甲嵌到肉里,引起可怕的甲沟炎。
2009-01-03甲沟炎即俗称的「当甲」,一般而言,病人多半起因于长期穿着不合脚鞋子导致,其他如灰指甲、多汗症患者、脚部长时间处于闷湿环境者,或是太不重视清洁工作,导致指甲藏污纳垢久了,都会让指甲附近的组织感染、发炎。
2009-01-02丹毒是由细菌(B型溶血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全年可发生,常见于春、秋两季。1岁以下的婴儿如发丹毒,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
脓疱疮是小儿时期最容易得的一种皮肤病,尤其在夏秋季节。本病常发生在6岁以下的儿童,以1~2岁最多。此病传染性强,特别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小朋友集中的地方,一个得病,互相传染。家长若及早发现,及时隔离治疗,可在一周内治愈;若不重视,家长随便买些“激素”药膏搽,可蔓延全身,迁延难愈,以致造成急性肾炎等后遗症。
2008-12-25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婴幼儿及儿童最易感染,好发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主要症状为脓疱,疱壁薄如纸,破了后会流水结痂,并向周围蔓延。此病应以预防为主,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则可以避免。
2008-12-23小小的毛囊炎,好像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如果你掉以轻心,那就错了。毛囊炎可反复发作形成慢性毛囊炎;发生于头皮的可引起永久性脱发。
2008-12-23外耳道疖患者耳痛甚剧,常影响张口、咀嚼及睡眠,重症者可有低热、便秘、周身不适。外耳道疖未穿破时,耳道内仅有微湿感;穿破后流出脓性分泌物,疼痛亦明显减轻。
200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