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稽留性皮炎
相关标签:原因原因
  • 第七节 流注 2007-9-13中医

    流注是以发生在肌肉深部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为表现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纱》科真诠》云:“流注发无定处,漫肿不红,连接三四处。”《诸病源候论·流注候》云:“人体虚受邪气,邪气随血而行,或淫突皮肤,去来击痛,游走无有常所。”其特点是漫肿疼痛,皮色正常,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之深处,并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特点。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本病因发病原因及病情不同,而有许多病名,如发于夏秋之...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
  • 小心儿童睡凉席得皮肤病 2007-9-12皮肤病

    (#画中画广告#)  前段时间在部分医院皮肤科、外科发现,患上皮肤病的人挺多,其中儿童占了较大一部分。某医生提醒,儿童睡凉席容易患凉席性皮炎,虽然这不是什么大病,但家长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判断乱用药,以免适得其反,另外最好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方法。 医生说,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皮屑和灰尘容易入侵到凉席缝隙中,加上天气潮湿,使席螨滋生和繁殖,致使凉席容易产生霉变,从而出现夏季“凉席皮炎”,主要表现为呈...

    查看全文>> 标签:凉席皮肤病皮肤病常识皮肤病治疗皮肤病皮肤病预防保健
  • 第八节 夏季热 分证论治 2007-9-11中医

    1.署伤肺胃(#画中画广告#)证候:发热持续不退,热势多午后升高,稽留不退,气温愈高,发热亦愈高,口渴引饮,头额较热,皮肤干燥灼热,无汗或少汗,小便频数而清长,精神烦躁,口唇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分析:暑伤肺胃,气阴亏损。患儿禀赋不足,冒受暑气,蕴于肺胃,灼伤阴津,津亏而内热炽盛,故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喜饮;暑热愈盛,熏蒸愈热,热淫于内,故发热愈高,精神烦躁;肺津伤则化源不足,水液无以敷布,故...

    查看全文>> 标签:夏季热时令疾病中医中医儿科中医教材书籍教材夏季热中医
  • 第七节 产后身痛 2007-9-11中医

    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著者,称为·“产后身痛”,亦称“遍身痛”、“产后关节痛”。(#画中画广告#)本病类似于西医学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痛。本病的发生与产后营血亏虚或风寒湿邪稽留有关。一、血虚素体血虚,产后失血过多,阴血亏虚,四肢百骸、筋脉关节失养,则肢体麻木、酸痛。二、血瘀产后恶露去少,瘀血留滞于经络、筋骨之间,气血运行受阻,故使身痛。三、外感产后百节空虚,卫表不固,腠...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教材产后病书籍教材中医妇科中医
  • 第六节 产后发热 2007-9-11中医

    产褥期内,高热寒战或发热持续不退,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画中画广告#)本病感染邪毒型发热,相当于西医学产褥感染,其重症,可危及产妇的生命,应予重视。[病因病机]引起产妇发热的原因很多,而与本病关系密切的主要病因病机有感染邪毒,正邪交争;外邪袭表,营卫不和;阴血骤虚,阳气外散;败血停滞,营卫不通。一、感染邪毒产后气血耗伤,血室正开,产时接生不慎,或护理不洁,或不禁房事,致使邪毒乘虚...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教材产后病书籍教材中医妇科中医
  • 第三节 胞衣不下 2007-9-11中医

    胎儿娩出后,经过半小时胎盘不能自然娩出者,称为“胞衣不下”,亦称“息胞”。(#画中画广告#)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胎盘稽留。胞衣,即今之胎盘与胎膜的总称。[病因病机]引起本病的机理,虚者由于气虚不能传送,实者由于血瘀阻碍或寒凝血滞,以致胞衣不下。常见分型有气虚、血瘀、寒凝三型。一、气虚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或产时用力过度,或产程过长而耗伤气血,无力送出胞衣。二、血瘀素体虚弱,气不摄血,或素多忧郁,经脉失...

    查看全文>> 标签:临产病中医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妇科中医
  • 第八节 胎死不下 2007-9-11中医

    胎死胞中,历时过久,不能自行产出者,称为“胎死不下”,亦称“胎死不能出”。(#画中画广告#)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过期流产及妊娠中晚期的死胎。胎死不下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确诊后,应及时处理。死胎稽留宫腔过久,容易发生凝血机制障碍,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危及孕妇生命。[病因病机]胎死不下的机理不外虚实两方面,虚者气血虚弱,无力运胎外出,实者瘀血、湿浊阻滞,碍胎排出。常见分型有气血虚弱、瘀血阻滞、湿阻气机...

    查看全文>> 标签:妊娠病中医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妇科中医
  • 痹病 病因病机 2007-9-5中医

    1.正气不足正气不足是痹病的内在因素和病变的基础。体虚腠理空疏,营卫不固,为感邪创造了条件,故《诸病源候论,风病·风湿痹候》说:“由血气虚,则受风湿”。《济生方·痹》也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病邪稽留而病势缠绵。(#画中画广告#)2.外邪入侵外邪有风寒湿邪和风湿热邪两大类。外感风寒湿邪,多因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或睡卧当风,或冒雾露...

    查看全文>> 标签:痹病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如何治疗嘴唇干裂 2007-8-26口腔疾病

    唇皲裂是指口唇出现裂隙或裂沟,古称“唇裂肿”、“唇燥裂”,冬天到了,很多朋友的嘴唇都多少有些干裂的痕迹。于是一些人就拼命地在嘴唇上涂抹唇膏,其实从医学角度来讲:嘴唇干裂是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或脾胃热盛及阴虚火旺的征象。(#画中画广告#) 嘴唇干燥应及时补充维生素   嘴唇干燥最普遍的一种是由嘴角开始,这是缺少维生素的现象,应多吃各类食物,不要偏食,尤其是多吃水果青菜,工作忙碌的人多买一些维生素...

    查看全文>> 标签:嘴唇干裂治疗治疗干裂嘴唇口腔科唇裂治疗治疗用药
  • 第三节 鉴别诊断 2007-8-26中医

    湿阻病主要应与湿温病相鉴别。他们在感受病邪湿邪、发病季节、临床症状、病势缠绵等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二者是不同的病变,须加以鉴别。湿温病虽亦发于夏季,具有身重疼痛,胸脘痞闷等症,但湿温属温病范畴,病邪以暑湿、湿热为主,其病状发热甚且稽留不退,病变始留恋于气分,;进而会向营血传变,变证较多而病情较重。湿阻病病因以湿邪为主,症状以脾胃功能障碍为主,发热不甚、甚至无发热,病情远较湿温病为轻,一般不会发生...

    查看全文>> 标签:湿阻外感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