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可能是由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感染、遗传因素或系统性疾病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食物过敏
当个体摄入特定食物时,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这些食物蛋白识别为有害物质并产生过度反应,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荨麻疹。确定致敏食物后应避免摄入,若已知对某种食物过敏,则应携带急救药物肾上腺素以备不时之需。
2.药物过敏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可作为异物被机体视为外来入侵者,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这些药物的IgE抗体,再次接触时会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引发荨麻疹。如果发现对某种药物过敏,应立即告知医生,在以后的治疗中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3.感染
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其产生的毒素或本身成为一种“非己”抗原,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可能导致肥大细胞活化和释放组胺,出现荨麻疹。例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荨麻疹,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进行抗病毒治疗。
4.遗传因素
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体内存在冷凝集素IgM,使IgM与C1q结合形成C1q复合物,进而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产生过敏毒素C3a和C4a,这两种分子具有趋化作用,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到皮肤表面,导致荨麻疹的发生。患者可通过血清IgE检测来确认是否存在遗传性荨麻疹。对于遗传性荨麻疹,通常需要避免已知触发因素,同时可能需要口服抗组胺药控制症状。
5.系统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由于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可能会导致身体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包括攻击肥大细胞的抗体,从而引发荨麻疹。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遵医嘱用环磷酰胺抑制B淋巴细胞活性,减少自身抗体产生。
建议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以及过敏原测试,以便监测病情变化和致敏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有助于预防荨麻疹的发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